工商局發布警示信息 警惕傳銷活動三大變種
今天市工商局發布警示,細數當前傳銷活動三大變種,提醒市民注意防范。
變種一 網絡化
傳銷分子利用網絡平臺多樣化的特點,針對年輕人設置陷阱,甚至連網絡游戲也暗藏傳銷陷阱。
大學生小徐經網友介紹,加入一“偷菜”網絡游戲,每次偷到的菜可兌換為0.1元到0.5元的現金。繳納了50元游戲會員費后,小徐發現很難偷到“菜”。系統發來提示,稱只要邀請好友參與游戲,就可獲取15%的會員費返點。被邀請者如繼續發展會員,上一級會員也能獲得獎勵。經工商人員查證,該游戲模式的核心就是通過發展下線獲取返利,所謂“偷菜”僅是掩蓋傳銷本質的幌子。
市工商局公平交易局負責人邵長海介紹,傳銷分子開始利用網絡游戲、在線調查、網上招聘等平臺發展“下線”。傳銷網絡“水軍”也開始猖獗,博客、微博、論壇跟帖、新聞評論等都容易成為傳銷分子散布“傳銷合法論”的工具。建議市民在接觸不熟悉的網友、網上信息或網站時要警惕。
變種二 資本化
傳銷打著“資本運作”的幌子繼續拉人頭的勾當。
自去年以來,市工商部門接到多起來自我市中小企業的舉報,稱有自稱“資本運營中心”、“基金會”的組織,通過電子郵箱、傳真等方式,推介有關“資本運作”的投資項目。在相關宣傳文字中,同樣出現了中央支持、政府注資、金融試點等內容,目標指向北部灣開發、西部大開發、扶貧攻堅等發展戰略。
邵長海說,自2010年以來,工商部門陸續發現傳銷組織通過編造政策背景、組織名稱和紅頭文件的方式,開展“資本運作”式的傳銷活動。這些傳銷組織歪曲國家政策,嫁接暗示誘導,如用“城市規劃”指代“發展前景”、用“發展環境寬松”指代“政府默許”、“城市新區建設”指代“資本運作成果”等,專門蠱惑有正當職業和穩定收入的人群。
變種三 公益化
傳銷分子還通過“慈善”、“愛心”的名義實施拉人頭勾當。
市民劉女士加入一“公益事業”QQ群,發現里面的成員都在討論一個公益聯盟。奇怪的是,這個“聯盟”要求成員首先捐贈數額不菲的入門費,并將入門費按比例返還給新成員的推薦人,會員要將所得收益的10%拿出來作為“助學基金”,捐助貧困學生。
經工商人員調查,發現該“愛心聯盟”由一家自稱“香港某集團有限公司”運作,在網站上聲稱“受香港政府的委托”,從事“團體觀光旅游、拉動內需、愛心慈善助學、聯盟自主創業、解決社會就業壓力”等多種經營業務。該“聯盟”成員可以按照推薦入會的順序,從下級的入門費中得到“互助補貼、拓展獎勵、培育獎勵、層級獎勵、服務補貼、原始配股”等名目繁多的獎勵,經層層返還,最終用于捐贈的數目寥寥無幾。
邵長海分析,作為今年發現的最新型傳銷變種,以愛心公益為名的傳銷活動幾乎綜合了傳銷活動的特點:通過網絡進行宣傳,利用正規社會團體和偽造的政策背景增加可信度,通過加密平臺進行管理和分成,采取無商品實物的“純資本”運作。再通過“慈善愛心”來蠱惑人心,其欺騙性更強。
市工商局提醒,傳銷行為少不了“交納入門費”、“發展下線”、“逐級抽取入門費”三大特點,對于疑似傳銷活動,市民可撥打110或12315,向公安、工商部門咨詢舉報。
- 工商局,傳銷
- 文章鏈接:http://m.redlee.cn/news/html/63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