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銷行業面臨新形勢,直企代表看好行業發展!
近日,由市場監管總局價格監督檢查和反不正當競爭局(規范直銷與打擊傳銷辦公室)主辦的2024年直銷監管與執法國際研討會在上海市舉辦。會議透露,為推動直銷行業規范健康發展,我國正醞釀一波新的監管舉措。
會議指出,近年來,全國各級市場監管部門認真貫徹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切實強化直銷監管與服務,不斷完善基礎制度,為直銷企業規范健康持續發展打造公平有序的市場競爭環境,為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隨著全面深化改革的推進,直銷市場正面臨難得的發展機遇,市場監管部門將持續著力打造規范的市場環境,推進相關法律法規制修訂,推進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完善監管制度,加大執法力度。
在人口老齡化和養生年輕化等多重因素的推動下,我國保健食品市場規模逐年增長。回顧我國保健食品行業的發展歷程不難發現,該行業的營銷模式和渠道在短短幾十年間,經歷了多次變遷。目前,直銷模式仍是該行業重要的銷售模式之一。
“多年來,我國堅持監管與服務并重,提升直銷治理能力,規范直銷市場健康發展。”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反壟斷總監許新建介紹,2001年12月,我國正式成為WTO成員,承諾開放無固定場所銷售,即入世3年內取消對“無固定地點批發和零售服務”的限制。為實現入世承諾,我國于2005年底先后頒布實施《禁止傳銷條例》《直銷管理條例》,開放直銷市場。“《直銷管理條例》頒布以來,我國針對直銷行業規范發展的制度日臻完善。”許新建指出,在監管有序引導下,直銷行業穩步向前發展。據不完全統計,2023年,我國直銷企業共88家、分支機構823個、服務網點1.4萬余個。2013年至2023年,直銷業務從未中斷的61家直銷企業累計直銷經營總額達2053億元,納稅1641億元。此外,今年以來,市場監管總局組織開展了直銷行業掛靠行為專項排查整治。
直銷行業取得進步的同時,也面臨新形勢,特別是隨著互聯網領域移動支付、5G技術、直播帶貨等的飛速發展,直銷市場面臨新變化,《直銷管理條例》修訂迫在眉睫。中央網信辦網絡綜合治理局平臺管理處處長張宏巖指出,當前,我國已頒布了一系列相關法規,但這些法律法規存在一定滯后性,需增設打擊網絡傳銷的重要內容,理清網絡傳銷定義范圍,為監管執法提供依據和指導。
“直銷與傳銷雖一字之差,意義卻有本質區別。簡單講,前者真的賣東西,且賣真東西,后者則恰恰相反。”與會人士指出,一些不法分子利用這點,打著直銷的幌子,在互聯網上發起網絡傳銷。
最高人民檢察院第四檢察廳二級高級檢察官王健指出,犯罪分子利用互聯網的虛擬性和便捷性,借助虛擬貨幣、外匯交易、社交電商等編織花樣眾多的支付騙局。網絡傳銷發起靈活、活動隱蔽,資金轉移方面較傳統傳銷活動涉及利益更廣,傳播速度更快,波及人員更多,造成的損失更大。
為更好規范直銷行業發展、打擊傳銷行為,與會人士強調,需牢牢守住安全穩定底線,出臺更科學有效的監管措施。
“最重要的是在監管和公司自由經營之間取得良好的平衡。最近有一種叫做‘代碼管理員’的模式,它可以獨立驗證直銷公司的做法是否存在問題,然后與政府分享這些信息,這是在保護消費者和允許行業為不同國家的經濟、人民和社會提供利益之間取得適當的平衡。”世界直銷協會聯盟主席羅杰·巴納特。
美樂家中國區總裁許瑋認為,近年來,直銷行業的營商環境不斷優化,法規的完善以及監管部門監管和服務并重的舉措,都促進了這個行業更好發展。“我對這個行業的發展充滿信心。”許瑋說。
“作為直銷企業,絕對不能突破底線、不能打擦邊球、不能踩紅線。相信隨著監管舉措的調整,行業會越來越好,營商環境也會越來越好。”太陽神總經理張鳴先表示。
上海市市場監管局局長倪俊南強調,未來將主動對標國際先進經驗,推動完善直銷相關法律法規體系,建立適應直銷特點、符合執法實踐需求的監管制度,為行業發展提供有力保障。同時,借力科技手段,強化大數據、云計算等信息技術在直銷監管中的應用,加強對直銷行業相關數據信息的整合分析與研判。
國家市場監管總局法規司法規一處二級調研員池欣欣指出,按照相關工作安排,《直銷管理條例》《禁止傳銷條例》的修訂已納入國務院今年的立法工作計劃。目前,市場監管部門正開展或者參與相關修訂的起草工作,將按照立法程序,廣泛聽取各方意見,積極配合立法機關推進條例的修訂完善。
來源:中國食品報新聞 記者 楊曉晶
【特別聲明:部分文字及圖片來源于網絡,僅供學習和交流使用,不具有任何商業用途,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平臺贊同其觀點。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版權或來源標注有誤,請及時和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迅速處理,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