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治友德|末伏養生:注意三個不要 科學養生
末伏是三伏天中的最后一伏,雖然天氣依舊悶熱,但是有趨于涼爽的趨勢,我們即將迎來陰陽變化的交替點,此時稍有不當,易致疾病纏身。要想平安度過末伏天氣,建議一定過好三大關卡,注意末伏養生三個不要。
末伏養生 三大關卡
1、氣溫關
末伏時雖然已過立秋節氣,但仍處在伏天之內,高溫、悶熱、潮濕的天氣對人體血液循環系統有很大影響,此時要注意警惕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另外高溫天氣里機體能量消耗大,人體免疫力也會有所下降。不少人頭伏、中伏都沒有被暑熱擊倒,但末伏時因為持續的消耗反而容易中暑。因此要注意高溫對健康的不利影響。
2、脾胃關
末伏若脾傷于濕,容易造成腸胃疾病,不僅會出現飲食不化、脘悶嘈雜、惡心嘔吐、腹痛便溏、不思飲食、體弱倦怠等癥,還可能為咳喘病癥種下病根。此時應注意健脾益氣,可以適量多吃祛濕熱、健脾和胃的食物。芡實、山藥、小米等具有健脾益胃的功效;扁豆、豇豆、紅小豆等豆類,也有健脾益氣的功效。
3、秋燥關
末伏立秋時節,容易出現風燥感冒,除了有一般感冒的癥狀,即頭疼、咽喉腫、鼻塞外,還有咽喉干、嗓子緊等表現,秋季干燥氣候容易損傷呼吸道的黏膜,引發呼吸道病變。此外,干燥空氣中的花粉濃度也非常高,過敏性鼻炎又迎來了發病高峰期。建議此時適量多飲水,適當喝一些菊花茶,同時遠離過敏原。
末伏養生 三個不要
1、不要過早加衣過分秋凍
秋天不要過早穿上厚衣服,夏末秋初,多經受寒冷的刺激,有助于增強機體抵抗力,一旦氣溫急劇下降時,就應該添加厚衣物。不要一味強調“秋凍”,過分“秋凍”不但達不到強身健體的效果,還容易凍感冒。另外,患有心腦血管疾病或身體調節功能較差的老人不適合“秋凍”。
2、不要吃太多辛辣食物
立秋后應少吃辛味食物,辛味通肺,助長肺氣,若攝入過多,易造成肺氣太盛,出現上火、便秘等秋燥癥狀。適當多吃酸,如柑橘、枇杷、菠蘿等,可收斂肺氣、防秋燥。適當補充水分、維生素和無機鹽。
3、不要過分貪涼損陽氣
末伏時白天溫度仍較高,但早晚氣溫則明顯變涼,晝夜溫差逐漸增加。進入末伏時,切忌猛吹空調,過量吃冷飲,以免損傷脾胃陽氣。如果平時經常胃脹、胃痛,更要少吃寒涼的水果或涼菜。
末伏養生 方法推薦
1、適當鍛煉 早睡早起
中醫講“天人相應”,立秋后,陽氣開始收斂、下降,這個時候,應當做好保養陽氣的準備。
秋季養生,一定要適當鍛煉,早睡早起。適當鍛煉可以幫助我們輕松平緩,早睡早起助于我們精氣神得到更好的恢復。不過鍛煉要選擇科學的鍛煉方式,不宜過度,主要以修身養性、安定心神為主,例如太極拳、八段錦等鍛煉方式。
每天盡量在晚上10點半之前入睡,早上6點半左右起床,中午也一定要適當午休,給身體一個調整期,這樣才能更好地進入秋季。
2、適當補水 遠離秋燥
秋天最主要的特點就是干燥,末伏過后,空氣中缺乏水分,人的身體同樣如此,水分大量流失。
關于秋燥,古人在很久之前,就有對秋燥的方法,正是“朝朝鹽水,晚晚蜜湯。”白天可以喝鹽水,到了晚上可以喝一些蜂蜜水,這樣既能給人們充分補充水分,又是抗拒衰老的小秘方。
3、溫水泡腳 緩解秋乏
立秋末伏過后,特別重要的事情是“秋乏”,在秋天經常會感覺乏困、無力。在這個時候,可以選擇用溫水來泡腳,以達到活血化瘀的功效。另外,水溫可以在40℃~50℃左右,泡到身體微微出汗最佳,還可以選擇在水中加入當歸、川芎等藥材,這樣效果會更好。
【特別聲明:部分文字及圖片來源于網絡,僅供學習和交流使用,不具有任何商業用途,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平臺贊同其觀點。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版權或來源標注有誤,請及時和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迅速處理,謝謝!】
- 和治友德
- 文章鏈接:http://m.redlee.cn/news/html/598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