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全國低GI與全谷物植物基健康食品論壇圓滿召開
由中國醫藥保健品進出口商會、世界營養聯盟、全球綠色聯盟(北京)食品安全認證中心與上海博華國際展覽有限公司共同舉辦的“2024全國低GI與全谷物植物基健康食品論壇”于6月20日在上海國家會展中心圓滿召開。
論壇匯聚了食品領域的專家學者、科研人員、企業代表、行業領軍人物等,聚焦“健康中國”戰略背景下的食品營養與健康,圍繞食品領域相關法律法規、研究成果、標志應用、健康食品及專業知識科普展開討論,深度解析健康食品的發展趨勢,探討食品產業高品質發展路徑。
企業代表今旭面業王社民董事長進行了《淺談企業低GI產品發展趨勢》的分享,今旭面業致力于健康食品的研究開發,目前旗下系列產品取得了國家專利,并且開展了低GI、全谷物食品等認證。通過數據反饋,今旭面業低GI面條2024年1-5月份的銷售額比2023年全年銷售額增長了5倍,低GI食品增長迅速,大健康低GI(低升糖)食品深受消費者喜愛。用數據表明了健康養生圈層的擴大,“低GI食品”掀起消費新熱潮。
江南大學食品學院副教授李永富以《全谷物食品的營養價值分析與健康效益探討》為主題,指出全谷物的攝入與健康有著密切關系,全谷物低GI食品有助于控制血糖,增強飽腹感,是控糖健康飲食的新選擇。
世界營養聯盟榜單事業部總干事、全球綠色聯盟(北京)食品安全認證中心主任、食品領域創新型認證制度首席專家何紹群首次發布和解讀“全球健康食品榜”的目的和意義、評價要素、評分規則及上榜產品的相關技術要求等內容,引發行業高度關注。隨后他還就食品包裝正面營養標識的應用、健康食品等創新型食品認證制度與標識應用情況進行了相關解讀。
北京工商大學食品與健康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李健以《植物基食品目前所面對的技術變革與挑戰》為主題,分享植物替代蛋白、植物肉和副產物的綜合利用的相關研究,以降低食品生產加工過程中的“碳排放”,促進我國“雙碳”目標的實現。
農業農村部食物與營養發展研究所副研究員、中國綠色食品協會綠色農業與食物營養專委會秘書長劉銳進行了《全谷物食品的加工技術創新和產品開發趨勢》方面的報告分享,他表示全谷物更加具備高纖高蛋白的食物屬性,可以滿足大眾更全面、更均衡的膳食需求。
北京市農林科學院農產品加工與食品營養研究所研究員秦培友進行了《雜糧淀粉多尺度結構及加工對GI值等消化特性的影響》的報告,介紹如何開展藜麥、蕎麥、小米等雜糧淀粉多尺度的結構分析,評價淀粉多尺度結構和不同加工處理對雜糧及加工食品消化特性的影響。
華南理工大學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張斌進行了《低GI雜豆功能配料制造關鍵技術》的報告,闡述了慢性病與飲食健康和淀粉在人體胃腸道的快速消化密切相關,并詳細介紹植物性食物的消化過程。
上海交通大學食品科學與工程系教授、博士生導師隋中泉進行了《低GI食品對肥胖及血糖血壓異常人群的干預效果》的課題報告,介紹了我國慢性病的發展情況、低GI食品市場消費狀況和健康功效,并用生動易懂的語言介紹了糖尿病發病機制,并就低GI食品在血糖控制及體重管理等慢性病方面進行了分析探討。
武漢輕工大學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糧食工程系主任、教授劉剛從淀粉的酚類改性、脂肪替代技術、功能活性成分、精準營養、咸味感知及減鹽策略方面,對《健康食品行業發展趨勢及機遇挑戰》進行全面而詳細的分析,同時分享了功能性糖果的研究。
營養學博士、上海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副主任醫師汪正園進行了《全谷物食品的烹飪方法與食譜開發》的主題分享,提到民以食為天,健康飲食是國民生活中的頭等大事,他結合烹飪制作案例進行了生動有趣的分享,讓吃變得營養和健康。
上海交通大學食品科學與工程系副研究員、食品科學博士,植物基食品研發專家孫翠霞進行了《植物蛋白基食品的口感與風味優化》的主題報告,剖析新時代背景下,開發利用植物蛋白質對踐行“大食物觀”和保障國家糧食供給安全具有重要意義。通過特色蛋白擠壓加工利用、纖維調控蛋白組織化特性和拉伸-冷卻設計蛋白多級結構進行了全面分析。
期待《2024全國低GI與全谷物植物基健康食品論壇》能為低GI、全谷物、植物基與健康食品在食品與健康領域實現更深入的應用和推廣,為探索健康食品的未來貢獻智慧和力量。
另外,中國醫藥保健品進出口商會和上海博華國際展覽有限公司聯合舉辦的第十四屆中國國際健康產品展覽會、2024亞洲天然及營養保健品展同期舉行,論壇結束后,各參會代表前往展會自由參觀和洽談。
【特別聲明:部分文字及圖片來源于網絡,僅供學習和交流使用,不具有任何商業用途,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平臺贊同其觀點。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版權或來源標注有誤,請及時和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迅速處理,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