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牧寶被查!17萬“牧場主”何去何從
來源|知識經濟
作者|吳龍芳
突然無法提現!資金不知去向!17萬“牧場主”理財夢碎……新奇創業模式下的養羊理財平臺“眾牧寶”終究是走到了“盡頭”?又一理財平臺出事了!
2024年5月17日,部分用戶發現眾牧寶App已無法提現。同日,眾牧寶客服在各用戶群里發公告稱,提現失敗是因為公司賬上已無資金,資金去向不知,北京市公安局朝陽分局已對其立案調查。
5月17日,眾牧寶客服在各用戶群里發布公告。據反映,目前眾牧寶App的認養功能已無法使用,存量用戶與眾牧寶高管及客服失去聯系,部分投資人(又稱“牧場主”)已選擇向警方報案。《知識經濟》記者也注意到,目前手機應用市場已無法檢索下載眾牧寶App,眾牧科技微信公眾號“眾牧羊村”官方下載渠道也顯示“您訪問的頁面不存在”。
眾牧寶App已無法正常下載。自2015年創立以來,已運營9年的眾牧寶,究竟是一款怎樣的理財產品?投資人“買羊”的錢去哪兒了?是互聯網理財創新還是理財騙局?投資人如何維權?
用戶如何利用眾牧寶理財?
眾牧寶是什么?
眾牧寶App是一款金融理財應用,2015年,眾牧科技(北京)有限公司(下稱“眾牧科技”)構建了這一互聯網養羊理財平臺,可通過App查看投資牧場收益情況、在線選購可投牧場養羊理財項目、觀看羊只成長過程等。創立之初,平臺名為“e牧寶”,2017年更名為“眾牧寶”。
眾牧科技官網截圖。眾牧寶宣稱:人人都可以是牧場主,花1000元領養一只羊,120天后獲得相應收益。
與普通理財產品不同,眾牧寶的投資標的是羊。通過眾牧寶App發布認養計劃,投資人選擇認養牧場、認養期限及認養數量。不同的認養期限,對應的收益也不同。認養期限有40天、70天、90天、120天、240天和360天六種,期限越長,相應的收益越高,譬如,花1000元認養一只羊,如選定認養期限為120天,則羊只約定價格為1022.9元,收益率在2.3%左右,如認養期限為360天,則羊只約定價格為1088.9元,收益率在8.9%左右。
相較于眾牧寶App的理財收益率,據新華社2023年12月22日報道,以工商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建設銀行四大國有大行為例,銀行定期存款利率普遍較低,其3個月、6個月、一年期、兩年期定期存款掛牌利率分別為1.15%、1.35%、1.45%、1.65%。
即便每次都選擇相同認養期限,用戶在眾牧寶App獲得的收益也并不固定。
受訪者所提供的電子《羊只養殖協議》。一位來自湖北的投資人透露,每次認養羊只都會簽訂電子版《羊只養殖協議》(以下簡稱為“協議”)并為羊購買保險,協議由甲方投資者、乙方牧場及丙方眾牧科技共同簽署(但據受訪者提供的協議顯示,協議中并未明確提及如何處理用戶虧損等有利于用戶維權的相關信息)。
如選定認養期限為360天,按照協議規定,若每只羊的銷售價格超出1088.9元,超出部分歸乙方牧場所有。若每只羊的銷售價格低于1088.9元,用戶所得回款即為認養只數乘以單只羊的銷售金額(單只羊的銷售金額為該銷售批次羊只的銷售總金額除以羊只數量計算平均值)。
用戶還可通過眾牧寶App遠程觀看牧場及“草原領頭羊”工廠監控視頻,但目前均顯示無法播放。“一個視頻給N個人看,似乎并沒有真實的羊。”有投資人如此表示。
據受訪者透露,眾牧寶App還開發了簽到系統,通過完成相應任務獲得“肉丸”,可用來兌換羊肉、羊蝎子等產品郵寄到家,產品發貨地址分布于天津、河北、上海等地。此外,眾牧寶還不定期開展“認養羊只送福利”等活動,激發用戶投資熱情,福利獎品囊括羊肉丸、現金紅包等。
受訪者提供的眾牧寶App簽到頁面截圖。眾牧寶的運營模式是怎樣的?認養羊只如何交付?
據協議顯示,認養羊只出欄后,“牧場主”可選擇深加工羊肉等值產品或養羊銷售收入兩種交付方式。
據眾牧寶App介紹,基于訂單農業系統,養成出欄的小羊會直接銷售到合作工廠或其他外域工廠,屠宰生加工后銷往全國,包括各大商超、批發市場、餐飲機構等,“牧場主”也可以把出欄的小羊兌換成羊肉,拿回家自己食用。眾牧寶官網顯示,合作牧場羔羊采購業務覆蓋了內蒙古、吉林、青海等地。
在線“養羊”,即可坐收“羊”利?
上線以來,眾牧寶App以安全可靠、資金用途透明、理財方式簡單等“優點”吸引了大量理財用戶青睞。更有自媒體曾宣稱“眾牧寶模式新玩法讓都市人的養殖欲望不是夢”。
據眾牧科技旗下微信公眾號“眾牧羊村”2024年年初公布的數據,眾牧寶平臺的注冊用戶已突破17萬。天眼查顯示,2016年7月,眾牧寶獲得了鼎鋒資產3000萬元的A輪融資。據悉,出事前一日,眾牧寶客服還在微信用戶群里發布了“今日認養計劃”,有投資人在眾牧寶App認養了新的羊只。
此前,有媒體已經揭示了眾牧寶App存在的理財風險。2024年年初,亦有用戶反映資金提現沒有之前那般順利。本次爆雷,是否違背了眾牧寶“致力于改善農牧產業鏈結構的垂直類互聯網+品牌,成功打通用戶理財需求和農牧業農場主擴大養殖規模以及消除屠宰場賬期平穩過渡的資金壓力需求”的創立初衷呢?
是理財創新還是集資詐騙?
同為“互聯網+養羊”創新模式,早在2019年就爆雷的理財平臺“云聯牧場”,跟眾牧寶運營模式如出一轍。
天眼查顯示,云聯牧場是一個由云聯樂牧(北京)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在2014年構建的專注于互聯網農業畜牧業投資的移動互聯網金融平臺,該公司已于2022年9月9日被吊銷。
除了運營模式類似,眾牧寶和云聯牧場兩個養羊理財平臺是否有更深的淵源呢?
眾牧寶和背后公司股權關系較為復雜。天眼查顯示,自2015年成立以來,眾牧寶法定代表人及股東發生多次變更,吳長江、哈子良、成遼先后擔任法定代表人。目前,眾牧寶共有陳昶、成遼、朱道飛、雄鷹(上海)投資管理合伙企業(有限合伙)、李慧賢、方光、郭洪源7個股東。陳昶與成遼各持股39.5%,并列第一大股東,成遼任法定代表人,哈子良任經理職位,并以眾牧寶創始人身份公開亮相。
信息來源:天眼查官網。據相關媒體報道,2014年,在眾牧寶創立之前,吳長江與哈子良就已相識。記者通過眾牧寶官網獲悉,眾牧寶主要與力農羊業、新祿牧場、草原牧場、蘇尼特牧場和進利來牧場5個牧場合作,通過調查,發現其均為內蒙古力農集團的直屬或關聯公司,而力農集團創始人正是曾為眾牧寶法定代言人及股東的吳長江。此外,吳長江也曾是云聯牧場聯合創始人(吳長江及其牧場曾通過云聯牧場融資,最終卻無法將資金返還投資者)。這一發現讓公眾對眾牧寶的真實性及可靠性產生質疑。
“我們不理解的是,為什么這些人在云聯牧場爆雷后,還能大搖大擺地繼續行騙?”受訪“牧場主”劉女士說道。
投資人買羊的錢去哪兒了?
據受訪者表示,5月18日,吳長江與來自不同省市的幾位眾牧寶“牧場主”代表開了一場視頻會議。吳長江在會上稱,買羊的錢到他牧場了,但從2023年起,羊肉價錢暴跌,牧場經營已經很困難了。吳長江還透露,他的資產大概有10個億,并承諾會還所有用戶的欠款。
但投資人劉女士說:“謊話連篇!他說牧場價值10個億,我們做過調查,已經抵押過5輪了,等于是空的……他說賠付,到現在也沒一分錢的賠付。”
據非公開消息,現朝陽分局已依法將犯罪嫌疑人吳某某(男,44歲,內蒙古人)等涉案嫌疑人抓獲,并依法刑事拘留。此“吳某某”,應當就是吳長江。
有受訪者告訴《知識經濟》記者:“我們去朝陽分局后被告知,根據吳長江等人的證詞——‘未參與經營’,眾牧科技持股法人成遼已被釋放。”
據悉,目前眾牧科技公司已被查封,工作人員被強制回家。
眾牧寶究竟是互聯網理財創新還是“溫水煮青蛙”式的集資詐騙?目前涉案人數具體有多少?提不出來的錢到底去哪兒了?
以上問題的答案不得而知,一時難下定論,還需等待包括公安機關在內的官方進一步的調查結果。
受訪者表示,至今無法聯系上無論是牧場還是眾牧科技的任何人。除5月17日眾牧寶官方客服在各微信群發布的群公告外,截至目前,眾牧寶未再發布任何官方信息。
17萬“牧場主”何去何從?
“從2023年到現在,我跟我老婆累計買了464只羊,收益了1萬,目前還有25萬沒有提出來,”受訪“牧場主”史先生告訴《知識經濟》記者,“還有很多中老年受害者,有的是幾百上千萬的投資,還有貸款投資的,出事后還有喝藥進醫院的……”
受訪“牧場主”史先生及其老婆的眾牧寶App資產截圖。一名受訪者表示,從發現不能提現到現在,已過去一個月,“牧場主”們“尤其是那些老年人,情緒很低落,好多都不敢告訴家里人,大家都在群里互相安慰。”
據眾牧寶工作人員表示,目前眾牧寶在欄羊只數量為60萬只左右,按認養價格1000元一只計算,累計涉及約6億元人民幣資金。“一般都是幾十萬,也有上百萬的,據其他‘牧場主’說,也有1000萬左右的錢還在里面的。”無法提現的投資人來自全國多個省份,有的投資人涉及金額上千萬。
如何維權?如何把錢要回來?這是目前幾乎所有投資人最為關注的問題。
“我們有些人已經在朝陽經偵科網上報案了,每人打印銀行流水、養羊合同等證據,一般都是幾百張甚至上千張,都寄到北京市公安局朝陽分局。”據《知識經濟》記者了解,目前部分投資者已在朝陽分局報警備案。
有專家建議,來自全國不同省份的“牧場主”們,都應通過朝陽分局涉眾型經濟案件報案平臺注冊報案,并提交證據材料。雖報案不代表能要回錢,但不報案的話,很可能被排斥在最終法院退款名單之外。
來自湖北的投資人發出祈愿:“希望平臺早日退還牧場主的錢,很多人都是傾家蕩產,口袋里只有幾千塊錢,孩子上學、生活費都是問題。”
受訪者提供的最早及最新訂單記錄。其實,相較于銀行等大眾常用的理財渠道,眾牧寶并不被大眾所廣泛熟知。據受訪者們透露,部分“牧場主”是5-9年的眾牧寶老用戶了。當記者問及受訪者們從哪兒得知可通過眾牧寶理財時,他們表示渠道不一,有2015年6月18日CCTV2財經頻道《第一時間》的新聞報道、校園推廣及微信廣告、親朋好友介紹推薦……
維權之路漫漫,昔日“牧場主”夢碎,如今17萬投資人何去何從?
營造健康穩定的理財市場環境刻不容緩
誠然,眾牧寶并非個例。
隨著互聯網時代R2O“產權式養殖”的新型養殖模式的興起,近年來,包含了畜牧、漁業養殖等在內的多款“云養殖”互聯網理財平臺如雨后春筍般紛紛問世,通過“互聯網+養殖業”等模式因地制宜改變鄉村經濟,助力鄉村振興。除了養羊理財平臺“眾牧寶”,還有養豬理財平臺“牧芽”、海產養殖理財平臺“趣養魚”等。
R2O,是傳統畜牧養殖業借助互聯網信息技術推出的一種新型融資模式,“R”即飼養管理(raising),“O”即所有權(owning)。這種模式分離了牲畜的飼養管理權和所有權,投資人投資購買在養牲畜獲得其所有權,飼養人擁有飼養管理權,待牲畜養大出欄后,投資人按合同約定取回投資的資金及收益。
新穎、有趣、好玩兒……眾多理財愛好者紛紛將目光投向各“云養殖”理財平臺。投資養殖即可獲利?但是,此類運作模式容易被鉆漏洞。近年來,很多平臺打著“助農助產”“鄉村振興”“互聯網云養殖”的幌子,以R2O的名義融資,通過高收益誘惑及各種套路吸引用戶投資,使得用戶損失大量資金,“云養殖”騙局紛涌。
2018年,低投入高收益的“愛尚養豬”平臺傳銷騙局崩盤。該平臺以“生豬代養殖、銷售服務”的名義,吸引群眾投資認養生豬并支付對應的養殖、銷售成本與服務費,認養時間一到就可獲得高收益,其實是通過“云養豬”實施網絡傳銷。
2020年,深圳市公安局南山分局經偵大隊對涉嫌非法集資的“鱷魚寶”平臺立案偵查,涉案金額約人民幣8915.9萬元。該平臺曾號稱2000元領養一條鱷魚,4個月返本,實現年化15%收益。
2020年,包含鑫岳牧業、凱鑫牧業、全勝牧業在內的十余個“云養牛”App被爆出無法提現,投資者血本無歸,多地警方立案,有的維權群里初步統計的被騙金額高達700萬元。
……
這些年來,“云養殖”騙局并不少見。這些平臺都有一個共同點:表面看起來是畜牧業,本質上卻是在做理財。明面上打著“云養殖”等旗號,實際是騙錢的資金池。
當然,市場中也不乏真正的“互聯網+農業”平臺。“互聯網+農業”,特別是“云養殖”“云種植”模式的興起,為農業生產的現代化、智能化提供了強大的動力。真正的“云養殖”“云種植”等模式,養的是實物,他們將互聯網和農業有機結合,線上有商城、領養有娛樂、線下有零售、供應有渠道,上下打通鏈條,真正的把“互聯網+農業”模式發展壯大。
除了“云養殖”等理財騙局,近年來,包括中植系、海銀財富、泛亞等在內的理財大平臺也相繼爆雷,這更是給廣大理財用戶以警醒,理財陷阱無處不在,要擦亮雙眼、學會辨別,理性判斷、理性投資。如何真正守住錢袋子、安全理財?如何營造一個真正健康、穩定的理財市場環境?未來相關部門如何加強監管?這也是當下急需思考的。
【特別聲明:部分文字及圖片來源于網絡,僅供學習和交流使用,不具有任何商業用途,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平臺贊同其觀點。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版權或來源標注有誤,請及時和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迅速處理,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