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治友德|端午安康:傳統習俗里的養生智慧
今天是端午佳節,星空中蒼龍七宿飛升至正南中天,龍星既“得中”又“得正”,乃大吉大利之象,是“龍飛天”的吉日。
由于在農歷5月之后,天氣會變得越來越熱,雨水也比較多,溫度濕度都會加大,這個時候正是蚊蟲,毒物和病菌開始活躍的高峰期,毒蟲盡出,百病滋生,容易引起身體不適,所以在古代,端午節還是一個全民的防疫祛病、避瘟驅毒、祈求健康長壽的大節日。
我們來一起看看,在眾多的端午習俗中,隱藏著哪些古代先民的養生智慧吧。
吃粽子——養胃清火
中醫認為糯米味甘性平,有開胃益氣健脾的作用。我國南北方對于粽子的配料選擇有所不同,北方多以紅棗、赤小豆、綠豆等養血利濕清熱的食材為配料,再加上清涼的蘆葦葉、竹葉或者荷葉,既可益氣健脾又可清熱利濕,南方多加肉類,補益作用更強。
插艾葉——消毒防病
艾葉,也叫艾蒿,是一味芳香化濁的中藥,有溫經、祛濕、散寒、止血、消炎、平喘、止咳、安胎、抗過敏、芳香通竅等作用。端午時節,空氣潮濕,艾葉芳香清新,能祛毒氣、除污濁、凈化空氣,具有一定的消毒和防病作用。
掛香囊——預防瘟疫
佩戴香囊既是一種民俗,又是一種預防瘟疫的方法。一般由藿香、蒼術、白芷、草果、菖蒲、艾葉、冰片、丁香、陳皮、薄荷、山奈等中藥材制成,佩戴在胸前、腰際處,或掛于房間、車內,有散風驅寒、芳香開竅、健脾和胃、疏肝行氣、化濁解毒等功能。
雄黃酒——解毒殺蟲
端午前后,我國南方很多地區進入梅雨季,蚊蠅、害蟲開始活動和繁殖。雄黃內含有毒的砷鹽成分,是一味解毒殺蟲、燥濕化痰、截瘧的中藥,害蟲聞之食之即會中毒??蓪⑿埸S摻在酒里制成雄黃酒,甩灑在居室的墻角和床下,以滅蚊和殺蟲。
咸鴨蛋——滋陰清肺
我國食用咸鴨蛋的歷史悠久,現存最早的農學著作北魏賈思的《齊民要術》記載“浸鴨子一月,煮而食之,酒食具用”。中醫認為,鴨蛋味甘,性涼,入心、脾、肺經,有滋陰清肺、澤膚除熱等作用,而咸鴨蛋比未腌制的鴨蛋清肺熱降火的作用更強。
賽龍舟——氣血暢通
賽龍舟是一種競技激烈的水上運動項目,劃龍舟能使全身氣血暢通,增益心肺功能,調理脾胃代謝。運動時還能分散注意力,化解憂郁情緒,讓身心更健康。
關注提升免疫力
防疫祛病,避瘟驅毒,離不開我們自身的免疫力。
國醫大師張大寧教授表示,蟲草也好,蟲草菌絲體也好,都是補腎益肺的。不熱不燥,陰陽并補,偏于平性,普遍適用于普通人群。
在《神農本草經》中,靈芝被列為上品,性甘平,入五臟,調氣血,和陰陽,平補五臟,扶助正氣。
踐行三大養生,享受健康生活。希望您及家人在端午時節注意飲食調養、適當運動、保持心情舒暢,祝歲月靜好,端午安康!
- 和治友德
- 文章鏈接:http://m.redlee.cn/news/html/582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