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團解讀:直銷非傳銷,別讓誤導性輿論帶偏認知
自3月26日某平臺發布的一篇名為《傳銷的鍋,直銷不背》的文章,以及隨后電影《草木人間》的上映,關于“直銷就是傳銷”“賣保健品的就是傳銷”等輿論在行業中持續發酵,這部影片不僅觸動了公眾對于這兩種銷售模式的思考,更激起了業界自發組織觀影的熱潮。
在這一系列討論與觀影活動中,專家與資深從業者積極發聲,他們著重強調,《草木人間》的上映是對行業的重要的警示,應抓住此次契,明確直銷與傳銷的本質區別,提升公眾對此的認知。未來,直銷行業的首要任務是進一步規范自身行為,堅守產品、文化與服務核心,重塑和提升企業形象。
胡遠江教授:解讀直銷與傳銷的本質區別
傳銷與直銷雖有一字之差,卻有天壤之別。那么二者的本質區別是什么?中國保健協會直銷工作委員會執行主任胡遠江教授進行了深度解讀。詳細闡述了直銷與傳銷的四個本質區別,包括商業本質、業績結構、從業導向以及人員結構等方面。
對于直銷與傳銷本質區別的六種謬誤:
謬誤一:認為多層次營銷或團隊計酬方式是直銷和傳銷的本質區別。然而,在國際上,直銷大多采用多層次和團隊計酬的形式。而傳銷,作為一種被稱為金字塔的欺詐行為,也常常表現為多層次和團隊計酬。因此,我們不能僅憑這一點來區分直銷和傳銷,這種做法過于形式主義。
謬誤二:以是否提供產品和服務作為直銷和傳銷的本質區別。有良好的產品和服務是直銷,反之就是涉傳,這種認知是錯誤的。傳銷組織也會有很好的一些產品,甚至有一些非常打動人的服務,這不是二者本質上的區別。
謬誤三:誤將擁有強大背景的平臺、完善的組織架構和充足的人力資源視為直銷和傳銷的本質差異。實際上,無論是直銷還是傳銷,都可能擁有這些優勢。
謬誤四:將激勵式培訓的場景、內容和活動作為直銷和傳銷的本質區別。然而,激勵式培訓在保險行業、普通營銷企業以及國際型企業中都很常見,因此不能作為區分標準。
謬誤五:根據產品價格高低來判斷直銷和傳銷。實際上,直銷和傳銷的產品價格都可能高或低,價格受多種因素影響,不能作為二者的本質區別。
謬誤六:認為直銷企業經營許可證是直銷和傳銷的本質區別。這樣的說法并不科學,有牌照企業可能在經營模式上有涉傳行為,沒有牌照有可能操作上按照正規企業要求去運作,他們的區別只是有無牌照區別而已,不能做本質區別。
了解直銷與傳銷的四個本質區別:
一、從商業本質上看,有無商業欺詐。
判斷一種商業行為或組織是否涉及傳銷,首先要看其是否運用欺詐性手段進行運營。如果一個商業體系在各個環節都充斥著“坑蒙拐騙”等欺詐行為,那它無疑是傳銷。相反,如果提供的是正規產品和服務,并通過理性方式拓展市場,那么這種行為則更符合直銷的特征。
二、從直銷的業績結構來判斷。
如果銷售業績主要由一次性交易構成,甚至占比達到100%或者95%以上,那么這可能涉及傳銷行為。然而,如果銷售業績中有一大部分甚至絕大部分來自于客戶的二次或多次消費,或是對產品和服務的長期使用,那么這樣的行為就更接近于正當的直銷。
三、從從業導向,文化宣傳來看。
在文化價值主旋律上,在各種的招商創業大會激勵的場景之下,充滿了“一夜暴富、投資創富、命運改變”等等的文化價值主張,很可能是涉傳。相反,如果倡導的是理性個人創業、輕創業,以及正常的產品消費和職業發展,那么這樣的行為就更符合直銷的定義。
此外,在教育培訓方面,如果一個組織的教育內容或會場活動中有80%以上是激勵式培訓,那么這可能增加其涉及傳銷的風險。相反,如果教育培訓和人才培訓架構中主要包含產品培訓、營銷技術培訓、職業資格認證培訓和營養基礎知識培訓,只是偶爾在激勵表彰活動或分享中穿插一些激勵式培訓,那么這樣的行為就不應被視為傳銷。
四、分析人員結構。
如果企業的所有人員都是經營者,經營者與消費者完全重疊,這樣的行為很可能涉及傳銷。相反,企業的人員結構中消費者占比達到80%,而經營者僅占20%,那么這樣的結構就更符合正規企業的特征。
資深從業者視角:堅守產品、文化與服務核心
面對《草木人間》電影引起的輿論熱潮,從業20余年的資深從業者胡沨老師給出了獨到見解。胡老師深知直銷行業在社會經濟發展中的積極作用,從心態、方法和方向三個層面出發,為行業提出了寶貴建議。
正確面對(心態上):以開放、積極的心態來面對。電影的上映無疑是給直銷行業正名的一個絕佳機會。通過揭示傳銷的欺詐性和危害性,使得公眾能夠更加清晰地認識到直銷與傳銷的本質區別。
正向行動(方法上):深入檢視自身平臺團隊及市場運作的規范性,去標簽化。確保銷售行為符合法律法規,避免任何可能引起公眾誤解或質疑的做法。同時,盡量避免使用可能引發誤解或標簽化的語言,以減少不必要的負面輿論。
正念出發(方向上):直銷企業要秉持正念經營。持續在產品服務文化上下功夫,不斷提升產品品質和服務質量,為直銷行業的長遠發展奠定基礎。
總的來說,就是不能依靠炒作、拼模式或拼制度來取得成功。這些做法只會讓行業走向死路。相反,堅持拼產品、拼文化和拼服務,才是行業發展的正確方向。
此外,《直銷易經》的作者易園翔也在其文章《重構人貨場,賦能新直“消”》中,為行業的發展提供了一些指導。他強調,首先應積極應對,去標簽化、普世化。然后以開放、透明的態度,向公眾展示直銷的真實面貌,減少神秘感和誤解。未來,必須把精力放在做產品、內容,或者服務上,而不再是依靠各種捷徑上,人人都在沉下心來做產品、內容和服務的時代,才是健康的時代。
企業應把握機遇,重塑形象
電影《草木人間》的高關注度無疑給直銷行業帶來了自我審視和重塑行業形象的機會。以安發生物為例,該企業組織員工觀看電影,旨在增強員工的法律意識和社會責任感。觀影后,安發生物高層領導表示,企業將不斷加強科技創新,為客戶提供更多高價值的優質健康產品,并積極履行社會責任,以實際行動回饋社會。這一行動不僅體現了企業的自我審視和規范意識,也間接推動著行業朝著更加正規、健康的方向發展。
在專家和資深從業者的解讀與見解中,我們更加明晰了直銷行業應堅守的價值觀和正確的發展路徑。產品、文化和服務的卓越性是直銷行業穩固市場地位的基石。展望未來,直銷行業需要憑借不懈的奮斗和持續的創新,在市場的洪流中穩固立足、堅定前行。我們相信,直銷行業必將成為推動社會前進的一股重要力量。
【特別聲明:部分文字及圖片來源于網絡,僅供學習和交流使用,不具有任何商業用途,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平臺贊同其觀點。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版權或來源標注有誤,請及時和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迅速處理,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