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治友德 | 驚蟄養生:清淡平補養肝脾
今天,我們迎來驚蟄節氣。驚蟄,古稱“啟蟄”,是農歷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三個節氣,標志著仲春時節的開始。驚蟄時節氣溫回升雨水增多,是春暖花開的季節。有詩云“平地一聲春雷響,驚得萬物醒夢鄉”,在寒冷冬季蟄伏已久的動物、昆蟲紛紛被驚蟄的春雷叫醒。
驚蟄真正使冬眠動物蘇醒出土的,并不是隆隆的雷聲,而是氣溫回升到一定程度時土地中的溫度。驚蟄溫暖的氣候條件利于微生物(包括可以引起疾病的細菌、病毒)的滋生,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腦脊髓膜炎、流行性出血熱、急性胃腸炎、水痘、麻疹、手足口病、結膜炎等傳染病也活躍起來。
《黃帝內經》中講道:“正氣存內,邪不可干”、“邪之所湊,其氣必虛”。所以,預防春季傳染病,大家要增強體質,維護好身體的正氣,以抵御病菌或病毒的侵襲。
【飲食養生】
清淡平補 養肝補脾
驚蟄時節飲食重在養肝補脾,少吃酸味多吃甘味的食物以滋養肝脾兩臟,對健康養生大有好處。此時宜多吃富含植物蛋白質、維生素的清淡食物,可以增強體質抵御病菌的侵襲。宜多吃春筍、菠菜、芹菜等。此外薺菜、苦菜、馬頭蘭等野菜大多營養豐富,還富含維生素C及有助防病的活性成分。適當多吃,有助增強人體免疫力,還能抵御病菌的侵害。
初春肝氣盛易傷脾,適量多吃大棗、山藥等甜食可以養脾,最好做些大棗粥、山藥粥等食用。此時流感、腦炎、腸炎傳染病較多,宜常吃點清熱解毒的“抗菌”食品。比如,大蒜、大蔥、香菇、蒲公英、綠茶等,它們大多享有“天然抗生素”之美譽。
春季進補宜平補。中醫認為雞肉性平、溫,味甘,入脾經、胃經,有溫中益氣、活血強筋、健脾養胃、補虛填精的功效。而牛肉古有“牛肉補氣,功同黃芪”之說,是補脾胃的佳品,配上土豆,更是補脾胃的“雙劍客”。但牛肉的肌肉纖維較粗糙不易消化,不可食用太多。
【行為養生】
春捂防寒 身體賽老虎
驚蟄節氣正處陽氣生發的春季,中醫認為春季屬肝,五行屬木,所以肝氣與草木的屬性相似,在春季的時候萌芽、生長、升發。因此,人們在養生方面應該順應春季陽氣生發的特點而加強運動,不宜太過激烈,特別是老年人,對溫度的耐受性較差,劇烈運動后全身耗氧量增加,心臟負荷增大,心血管疾病發生的概率增高,所以運動應該循序漸進。
驚蟄捂一捂,身體賽老虎!3月份時很多地方乍暖還寒,氣候變化頻繁而劇烈,初春養生也要關注防寒,不宜過早地脫去冬衣,要隨氣溫的變化而增減衣服。
有句養生順口溜是這樣說的:“頭頸捂一捂,上身都暖乎;手腕捂一捂,心臟好舒服;腰腹捂一捂,下肢不麻木;小腿捂一捂,腦袋不痛苦”。當然,春捂也是有時間性的,當氣溫持續穩定在15℃左右的時候,可以適當地減少衣服,結束春捂。
【心理養生】
舒緩心情 精神愉悅
《黃帝內經》曰:“春三月,此謂發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夜臥早行,廣步于庭,披發緩行,以便生志。”其意是,春季萬物復蘇,應該晚上及時睡覺,早上早起活動,散步緩行,可以使精神愉悅、身體健康。
驚蟄之后天氣逐漸回暖,很適合大家外出踏青郊游,多親近大自然。天氣好的時候曬曬太陽,到郊外呼吸新鮮空氣,心情會愉悅很多。建議每天早起后做一些舒緩的健身操、太極拳、五禽戲、慢跑等,可以讓你變得更加健康有精神。建議在室內和工作區域養一些綠色植物,每天精心澆灌,植物的生命力也會給人帶來希望和活力。
健康小貼士
由于春季傳染病初期會出現發熱、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惡心、嘔吐、頭疼和腹瀉等癥狀,常常被當作普通感冒而被忽視、誤治。因此,當身體有不適癥狀時應及時就醫,特別是出現發熱時,更應盡早明確診斷,及時進行治療。如確診為傳染病,應與家人分餐,以免相互傳染。
在天氣逐漸變暖的春天,體內新陳代謝也變得更加活躍,人們在生活工作中就會感到十分的困倦,并產生疲勞感。建議可攝取富含維生素B6和維生素B1的食物。此外,維生素A、C、E也有一定提神、抗壓、抗氧化的輔助作用。而對于兒童和青少年,春天也是身體長高的“黃金季”,此時建議適當補充維生素D,利于鈣的吸收。
【特別聲明:部分文字及圖片來源于網絡,僅供學習和交流使用,不具有任何商業用途,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平臺贊同其觀點。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版權或來源標注有誤,請及時和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迅速處理,謝謝!】
- 和治友德
- 文章鏈接:http://m.redlee.cn/news/html/559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