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跨境電商進出口趨勢向好 企業拓展海外市場各顯神通
本報記者 朱寶琛
見習記者 寇佳麗
近日,多地披露跨境電商進出口最新數據,彰顯我國跨境企業結構優化、產業躍遷成果。
廣東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披露數據顯示,今年1月份至10月份,該省跨境電商進出口7366億元,同比增長47%。四川省商務廳公布數據顯示,今年前10個月,全省跨境電商進出口交易規模為947億元,同比增長15.4%;其中,進口47億元,同比增長151.6%,出口900億元,同比增長12.3%。
“我國跨境電商產業鏈規模龐大,在推動我國服飾鞋包、手機等優勢產品出口的同時,還帶動美妝、食品生鮮等海外產品進入國內,豐富市場供給,激發內部消費活力,已成為穩定外貿規模、提振貿易增長的重要抓手。”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副研究員宋思源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大量中小微企業通過跨境電商綜合服務平臺實現了高效率、低成本的貿易出口,將產品順利銷往全球。
龐大的主體規模是成就各地跨境電商進出口良好表現的重要因素之一。
第52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23年上半年,我國跨境電商主體已超10萬家,進出口額1億元以上的約7800家。與此同時,越來越多的企業站在全球化視角看好跨境電商業務。
速賣通相關負責人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為搶占全球市場份額、“截胡”海外消費者購物需求,公司提前搶跑備戰“黑色星期五”,聯合其他平臺上線“全球5日達”國際快遞快線產品。英國、西班牙、荷蘭等國家的消費者在速賣通Choice頻道下單帶有“5-day delivery”(全球五日達)標識的商品,可在5個工作日收到來自中國的包裹。
慕思股份在投資者互動平臺上表示,公司目前已在澳大利亞、美國、加拿大、中國香港等地區開展直營及經銷業務,并通過亞馬遜等平臺開展跨境電商業務;2023年上半年,公司境外業務營收占比1.75%;慕思品牌在海外市場的拓展系公司的長期規劃。
宋思源表示,跨境電商主體仍在擴容,目前一些社交平臺也開始加速發展跨境電商業務,為產業鏈注入活力的同時也推動整個行業的服務向專業化、精準化發展。
“有些企業是帶著人工智能、智慧物流等前沿技術加碼布局跨境電商業務的。他們在開拓海外市場的同時,也為整條產業鏈的數字化智能化水平提升提供助力,增強了我國跨境電商深化國際合作的實力。”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家對外開放研究院教授呂越對記者表示。
目前,世界各國都在大力發展跨境電商。世界貿易組織預測,到2026年之前,全球B2C跨境電商將保持27%的增速。在我國,跨境電商是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加速融合的重要載體之一,正從高增長、規模化走向高質量、全球化。
商務部發布的《中國數字貿易發展報告(2022)》顯示,2022年,中國跨境電商進出口規模首次突破2萬億元。海關總署初步測算顯示,2023年前三季度,我國跨境電商進出口1.7萬億元,增長14.4%;其中,出口1.3萬億元,增長17.7%;進口0.4萬億元,增長5.3%。
談及跨境電商高質量發展,呂越表示,當前,我國跨境電商呈現出基礎設施不斷完善、跨境貿易便利化持續升級、物流效率有效提高、企業資金周轉較迅速等特點。未來,企業可從降低退換貨成本、完善海外倉布局角度入手,提升企業與行業的國際市場競爭力。“作為跨境電商重要境外節點和新型外貿基礎設施,海外倉正成為我國出口企業開拓市場的新通道。中國企業現有海外倉分布欠均勻,海外倉資源整合能力有待進一步提升?!?/span>
宋思源則表示,從國內市場看,跨境電商仍主要集中在廣東、江蘇、福建等東部地區,中西部及東北地區的發展潛力有待進一步挖掘。
【特別聲明:部分文字及圖片來源于網絡,僅供學習和交流使用,不具有任何商業用途,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平臺贊同其觀點。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版權或來源標注有誤,請及時和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迅速處理,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