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治友德 | 世界傳統醫藥日:造福人類健康
為了持續提振市場信心,推動新時優品在內蒙古地區落地,分享公司“一帶一路”發展智慧研學之旅的收獲,10月16日,內蒙古分公司在呼倫貝爾海拉爾成功舉辦新時優品說明會,當地新時代人積極參加了本次活動。
公司資深講師王大庸將傳統文化精髓與企業文化建設、新時優品特許加盟、公司價值遠景等內容進行了精彩講解。他聲情并茂、熱情高昂的分享,深深鼓舞了現場新時代人。
分公司講師王嬌為大家深度講解了新時優品健康管理服務的操作細節,并向大家解讀了免疫力解決方案,充分展示了新時優品健康管理服務“內養+外調”的重要性及優勢。
今天是第33個世界傳統醫藥日。1991年10月,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和世界衛生組織聯合在北京召開國際傳統醫藥大會。會議一致通過了以“人類健康需要傳統醫藥”為主題的北京宣言,并建議每年的10月22日為世界傳統醫藥日。設立世界傳統醫藥日這樣一個國際日,不僅是表達對世界各地傳統醫藥文化應有的尊重,而且體現了我國政府和國際組織對生命健康的重視和關懷。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推進健康中國建設,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國家強盛的重要標志。推進健康中國建設,要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位置。中醫藥學是中華民族的偉大創造和中國古代科學文化的瑰寶,有著獨特的生命觀、健康觀、防治觀。傳承精華、守正創新,發揮中醫藥的獨特優勢,必將在全面推進健康中國建設中大有可為。
中醫藥學逐步形成
系統完善的疫病防治理論體系
中醫藥學包含著中華民族幾千年來的健康養生理念及其實踐經驗,凝聚著中國人民的博大智慧,為中華民族健康繁衍生息作出了重要貢獻。
從西漢至今,中國歷史上發生過350次以上的瘟疫流行,因為中醫藥的重要貢獻,中華民族轉危為安并不斷增強免疫力。在與疫病斗爭的實踐中,中醫藥防疫理論體系和治療方法逐步形成和完善。《黃帝內經》《傷寒雜病論》《溫病條辨》《溫熱經緯》《神農本草經》等眾多古代典籍,形成了較完善的疫病防治理論和技術體系。中醫學對于疫病有許多先進的理念和防治方法。
中醫藥在治療乙腦、麻風、結核、手足口病、甲型H1N1流感、非典、新冠等方面也發揮了積極作用,特別是諾貝爾醫學獎獲得者、藥學家屠呦呦通過傳統醫學典籍發現了治療瘧疾的青蒿素,更是挽救了全球特別是發展中國家數百萬人的生命,成為中醫藥獻給世界的禮物,得到世界衛生組織的肯定。
中醫藥文化蘊含著
中華民族的世界觀和方法論
中醫藥學根植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深厚土壤,是中華文明的瑰寶,注重整體認知,注重從宏觀、系統的角度揭示人的健康和疾病的發生發展規律,是人們治病祛疾、強身健體、延年益壽的重要手段,蘊含著中華民族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如“天人合一”體現了整體系統的觀念;“辨證論治”體現了辯證的思維。
在數千年的歷史演變中,中醫藥文化融合了中國哲學思想,逐漸構建了陰陽五行、五運六氣、藏象經絡、辨證論治、性味歸經等一套完整的理論體系,其中“陰平陽秘、形神統一”的整體觀念,“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生命觀念,“三因制宜、辨證論治”的防治原則,“與天地相參、與日月相應、與四時相合”的養生理念等,形成了具有鮮明特色的理論體系,為堅定文化自信奠定了重要基石。
發揮“治未病”的
獨特優勢為全民健康保駕護航
“治未病”是中醫理念的精髓,是中醫藥文化的獨特優勢。當人體內已經開始發生某些異常變化,但未顯露病象,或已有顯露但尚未確認病癥的情況下,發揮中醫藥“治未病”優勢,運用中醫進行干預,可以阻止“風起于青萍之末”,防止疾病加重。
自古中醫就有寓醫于食,藥食同源的說法。很多保健食品的中草藥原料具有增強免疫力的功能,例如蟲草,可補腎益肺、不熱不燥、陰陽并補、偏于平性,普遍適用于普通人群。在各種疫情期間,蟲草(蟲草菌絲體)等相關的營養保健食品就可以起到“輔助正氣”的作用。例如靈芝,《神農本草經》中將靈芝列為上品,調氣血,和陰陽,平補五臟,扶助正氣。通過保健品補足正氣,不僅有助于增強免疫力,預防疫癘“治未病”,而且可以提高人體的整體健康素質,進而提升生命質量。
推進健康中國建設,要發揮中醫藥在“治未病”中的主導作用、在治療疾病中的協同作用、在疾病康復中的核心作用,讓中醫藥造福人民,滿足廣大群眾希望就近享受預防、保健、康復等中醫服務的現實需求。同時,還要倡導推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做好自身健康的第一責任人,全方位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保駕護航生命全周期、健康全過程,推進健康中國建設人人參與、人人盡責、人人共享。
由中國中醫科學院中醫基礎理論研究所研究室主任于智敏教授和天津和治友德制藥有限公司董事長韓金明先生聯袂主編的健康養生指導書籍——《養生理論應用樞要》,以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思想指導養生,以養生為載體弘揚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理念為特色,通過對相關養生理論與實踐進行研究梳理,總結提煉,分析歸納,綜合概括,使其在指導思想、基本理論以及實用技術方法上逐步趨于完善和提高,進而構建了以德友治和為養生四大支柱,以飲食養生、行為養生、心理養生為三大原則,以通、調、補、養為四大基本方法的養生理論應用體系。
讓我們將每個人身心健康的個人夢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有機融合,與時代同呼吸,與祖國共命運。讓我們科學養生健康一生,身心健康延年益壽,一同享受科學養生帶來的美好生活!
【特別聲明:部分文字及圖片來源于網絡,僅供學習和交流使用,不具有任何商業用途,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平臺贊同其觀點。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版權或來源標注有誤,請及時和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迅速處理,謝謝!】
- 和治友德
- 文章鏈接:http://m.redlee.cn/news/html/530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