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紅航天生物承辦的第三屆主動健康學術論壇“藥食同源與靈芝應用”在京舉行
近日,第三屆主動健康學術論壇“藥食同源與靈芝應用”在京舉辦。本次論壇由空間生物主動健康研究院主辦,首科醫谷MED-SHOW協辦、東方紅航天生物承辦,并得到了北京食品學會的大力支持。
論壇邀請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鄧玉林,北京食品學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魯緋、上海市農業科學院食用菌所所長張勁松、中國中藥協會藥食同源物質評價與利用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李洪梅、國家菌草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副主任劉斌,北京中醫藥大學基礎醫學院教授胡素敏、北京理工大學生物醫藥成分分離與分析北京重點實驗室研究員辛念等專家出席,與會專家從藥食同源國家政策、靈芝研究、應用及產業化等方向進行了學術交流。東方紅公司執行總裁牛晨出席了本次論壇。
鄧玉林院士與主動健康研究院白云昇院長分別代表專家和主辦單位致辭。
鄧院士指出,中醫藥是中華民族的瑰寶,同時也是中國特色載人航天的一個重要方面,希望航天技術能推動中醫藥與現代技術的結合,打造出更多適合大眾健康需求的創新產品。
白院長表示,藥食同源物質的應用涉及政策、研究、人才等多個要素,需要多部門、多專業、多學科通力合作,以促進各專業交叉融合,帶動藥食同源產業高質量快速發展!
李洪梅教授對我國藥食同源的國家政策進行了詳細的梳理。2017年中央文件提出“加強藥食同源食品開發和應用”。同年《國民營養計劃(2017-2030)》提出 ,“進一步完善我國藥食同源物品名單”, “推進傳統食養產品研發及產業升級”。2020年,靈芝被列入國家藥食同源物質試點目錄。2021年國家衛健委發布《按照傳統既是食品又是中藥材的物質目錄管理規定》,首次明確了藥食同源物質定義和評價標準。專家們表示,這些政策文件的出臺,無疑將對藥食同源物質的研究及應用產生深遠影響。
劉斌教授介紹了團隊對靈芝中活性物質的抗氧化、保肝、降脂功能及相關機制的實驗研究成果。劉斌教授指出,靈芝三帖或多糖調節TC、TG代謝存在兩個途徑,一是通過腸道直接吸收或腸道菌群降解成小分子吸收后,直接調控體內基因的轉錄表達。二是通過調控腸道菌群結構,改變進入體內的腸道菌群代謝物來調控相關基因表達。劉斌教授還介紹了利用蛋白質組學技術對靈芝三帖保肝作用機制方面的研究進展。
辛念研究員介紹了“靈芝孢子油(簡稱GSO )對四氯化碳聯合高脂飲食誘導大鼠肝纖維化作用“的研究成果。辛念指出,肝纖維化是從肝炎到肝硬化發展過程中非常重要的環節, 該研究主要針對靈芝孢子油在肝纖維化過程當中發揮的作用。結果表明, GSO 可以改善四氯化碳聯合高脂飲食誘導的肝纖維化大鼠生存狀態和減輕肝纖維化。辛念表示,研究人員期望通過該研究探究GSO 改善肝纖維化的規律及作用機制,以期為GSO 在保護肝臟健康及肝纖維化的改善方面提供科學依據。
胡素敏教授指出,靈芝是唯一“入五經(心、肝、脾、胃、腎)”的中藥材,常用于形體虛弱,氣血不足以及各種臟腑功能失調。可以補氣安神,止咳平喘。用于補氣益血、心神不寧,失眠心悸、肺虛咳嗽,虛勞短氣,不思飲食之用。而現代研究證實,靈芝制劑具有抗氧化、調節免疫力、抗衰老、抗腫瘤等功效。
最后,張勁松研究員對靈芝產業的現狀和未來進行了總結和展望。張教授認為,作為傳統靈芝與現代制藥技術相結合的創新應用形態,靈芝孢子粉和靈芝孢子油的活性物質含量,與靈芝品種、采收時期、加工工藝都有密切關系。因此,張教授呼吁,發展高質量靈芝產業,需要產學研結合,從產業鏈源頭做起。
作為本次論壇的主辦單位,空間生物主動健康研究院在發揮自身航天技術優勢外,還緊跟國家政策方向,積極推動中醫藥研究及應用。多年來,研究團隊先后在國家核心期刊發表紅曲研究論文8篇,靈芝類科研論文4篇,以及其他植物提取物科研論文3篇,并獲得4項紅曲專利,1項靈芝專利。
靈芝專利顯示,研究人員通過空間誘變技術成功培育出了一株能產生更多菌絲體、胞外粗多糖及胞外多糖的靈芝菌株。由于靈芝多糖是靈芝最主要的活性成分之一,因此該專利有助于進一步提高靈芝藥用價值。
本次學術論壇的成功舉辦,表明主動健康研究院在傳統中醫藥研究及應用等領域,正發揮著積極引領作用,以推動主動健康技術進步,更好地服務于健康中國建設。
【特別聲明:部分文字及圖片來源于網絡,僅供學習和交流使用,不具有任何商業用途,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平臺贊同其觀點。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版權或來源標注有誤,請及時和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迅速處理,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