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保輸華食品安全,催生膠原蛋白市場新技術應用
日本核污染水排海問題已成全球關注焦點,也引起中國消費者對自日本進口食品安全的擔憂。7月7日,海關總署進出口食品安全局負責人就國際原子能機構發布日本福島核污染水處置綜合評估報告回答記者提問。中國海關將保持高度警惕,以對國內消費者絕對負責為原則,視事態發展及時采取一切必要措施,確保中國消費者餐桌上的安全。
這一表態旨在保護中國消費者的食品安全,力度可謂前所未有。海洋膠原蛋白市場受此影響,或將在新技術上應用上“卷”出新高度。
日本輸華食品中,水海產品及制品是重要品類,而在膠原蛋白產品中,魚膠是比較受歡迎的一類。企業需要做的,不再僅是把控原材料來源,對膠原蛋白全產業鏈研發,拓寬生命健康領域全場景應用,更重要還是要尋找新的方向。
嚴保輸華食品安全
為防范受到放射性污染的日本食品輸華,保護進口食品安全,中國海關將保持高度警惕,確保對消費者絕對負責。
數據顯示,從2021年開始,中國就已成為日本食品的最大進口國。2021年,中國大陸對日本食品進口增長35.2%,達到2224億日元,自有可比數據的2001年以來首次躍居首位。
從品類上看,2021年日本輸華食品中,排名前五的品類分別是:水海產品及制品,占2021年日本輸華食品進口總額的29.67%、雜項食品,占比26.65%、酒、糧食和飲料。
從數據可以看出,中國是日本海產品的重要市場,中國相關產業鏈條消化了日本海產品出口的30%。
此前,美國最大的口服美顏品牌卡歌/KASONGS就曾發布聲明,要求魚類供應商逐步停用日本周邊國家進口的魚類、包含各種用于生產魚肝油、魚膠原蛋白等原料的海魚及海鮮,以防止產品出現核輻射污染。
同時,也有消息稱,受日本將福島核電站核污水排入太平洋計劃的影響,韓國已有相關行業受到波及。最近幾周,韓國民眾甚至開始囤積從韓國西海岸鹽池中生產的海鹽,導致該國鹽價大幅上漲。
海洋膠原蛋白市場或受影響
作為一種生物性高分子物質,膠原蛋白在動物細胞間扮演組織支撐調節的角色,是人體基礎物質,對皮膚、頭發、骨骼和關節至關重要,被廣泛應用于食品飲料、醫療健康、護膚化妝等領域。
目前,海洋生物作為新興研究熱點,用于提取膠原蛋白的增長率較高。其中,魚類的應用又是最廣泛的,特別是深海魚類。由于氨基酸組成和交聯度等方面的差異,水產動物尤其是其加工廢棄物——皮、骨、鱗中所含有的豐富的膠原蛋白具有很多牲畜膠原蛋白所沒有的優點,另外來源于海洋動物的膠原蛋白在一些方面明顯優于陸生動物的膠原蛋白,比如具有低抗原性、低過敏性等特性。因此在過去的幾年里,魚膠正在逐步替代陸生動物膠原蛋白,在護膚化妝領域大放異彩。
不過,這一趨勢很有可能發生改變。面對日本可能會對海洋來源的化妝品原料產生影響,如海藻、魚膠原蛋白等。除了直接來自海洋的化妝品原料外,一些放射性元素也可能會被海洋生物富集,并被帶入化妝品原料。
所謂富集,是指“生物富集作用”,生物會不斷從環境中攝取低濃度的污染物,然后在體內富集,最終積累達到相當高的濃度。當食物鏈上層生物不斷吃掉這些受污染的下層生物后,污染物富集到更高的濃度,以致達到中毒的水平。
據報道,今年以來,已有多個商家因售賣日本核輻射區進口食品被罰。在一些違規案例中,有公司弄虛作假,比如日本食品的外包裝上貼有中文標簽,顯示產地為“日本”,但是揭開中文標簽后,露出的產品真實產地卻是“東京都”等禁止進口地區。
催生膠原蛋白市場新技術應用
此前,膠原蛋白應用場景逐步成熟,吸引了越來越多頭部生物科技企業爭相入局。但從目前的局勢來看,企業需要做的,不再僅是把控原材料來源,對膠原蛋白全產業鏈研發,拓寬生命健康領域全場景應用,更重要還是尋找新的方向,研發出更安全、應用性更廣的膠原蛋白來適應環境變化,并改善自身的可持續性。
目前,已有企業先行一步,尋找到替代方案,減少對魚類資源的需求。通過基因重組和生物工程技術,企業培養生產出仿生膠原蛋白,其與人體膠原蛋白中的氨基酸序列100%一致,具備更強的安全性、功效性、生物學相容性等優勢,使膠原蛋白的來源更加多樣化。
事實上,縱覽全球護膚品的發展歷程,不難發現,每一時期的發展都是由科技推動的,科技發展給護膚品行業帶來巨大的革新。而一家企業具有先進的、差異化的研發技術,無疑可以保證產品稀缺性和持續迭代的能力,更好地降低特殊地區事件的影響。
對于膠原蛋白在護膚領域的應用來說,人們的需求不會改變,因為衰老不可避免,如何有效補充膠原蛋白,始終會是一個重要課題。在未來,底層研發能力將會是任何企業布局膠原蛋白領域的基礎,誰能堅持以科研力支撐產品力,滿足消費者安全性和有效性的護膚訴求,誰就將扛起膠原蛋白領域的行業大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