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業績開門紅 保健食品行業需求旺盛推動業績增長
近期,多家保健品公司公布的一季報顯示,營收和凈利潤普遍實現大幅增長。消費需求旺盛推動了保健品公司的業績增長。我國已是全球第一大保健食品原料供應國,產業規模達到5000多億元,有效注冊產品12000多個,累計備案產品有13000多個。面對由量的積累向質的提升轉型的機遇期,保健食品行業景氣度仍在持續。
需求旺盛推動業績增長
唯品會數據顯示,今年以來,提升免疫力的保健產品熱度飆升,益生菌銷量同比增長84%,蛋白質/氨基酸相關商品銷量同比大漲94%,乳鐵蛋白相關商品銷量同比增長347%。其中有1/3的消費者是30歲以下的年輕人,成為我國膳食營養補充劑的消費主力,帶動了行業從產品端、渠道端和需求端發生全面變革。
湯臣倍健發布2023年一季報顯示,公司實現營收31.08億元,同比增長36.30%;歸母凈利潤10.30億元,同比增長55.27%,單季盈利10.30億元,創下公司的歷史新高。
康恩貝發布2023年一季報顯示,公司實現營業收入21.31億元,同比增長25.27%;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28,420.97萬元,同比增長175.17%。報告期內,公司自我保健產品業務實現營收11.15億元,同比增長52.33%,其中:非處方藥業務實現營收9.67億元,同比增長55.6%,健康消費品業務實現營收1.48億元,同比增長33.9%。
百合股份也迎來了開門紅。百合股份發布2023年一季報顯示,公司實現的營收和歸屬凈利潤分別約為2.32億元、4478.32萬元,同比分別增長58.73% 、43.99%,環比亦有明顯漲幅。
對于業績增長,湯臣倍健相關負責人解釋,主要受益于國民健康意識提升帶來的增強免疫力等品類產品市場需求增長。主要品牌中,綜合保健品牌“湯臣倍健”和主打益生菌的“Life-Space”均實現較大幅度增長。今年第一季度業績確實受到短期需求激增影響,在持續性方面,公司關注到,膳食營養補充劑人群滲透率在過去幾年有明顯提升,去年第四季度滲透率更是大幅攀升。“因此,需求提升大方向是確定的,但增速水平上可能會逐漸恢復正常,今年計劃實現營業收入雙位數增長。”
企業對后市需求整體保持樂觀預期。康恩貝相關負責人表示,雖然保健食品需求會呈現季度波動,但放眼全年,公司認為該業務能維持當前高增速,“我們的目標是全年營收增長25%。”康恩貝牌健康食品銷售收入同比增長35%,推動公司今年第一季度經營業績實現較快增長。
百合股份董事會秘書孫同波表示,2023年,國民健康消費意愿和需求已經上升至新高度,而且營養保健食品消費人群年齡階層不斷擴大,中青年人群對于營養保健食品的消費需求亦在快速上升,市場需求旺盛。百合股份在2022年第四季度實現營業收入2.06億元。孫同波表示,“維生素C品類、蛋白粉、益生菌等相關保健食品銷量大增,一定程度上為公司帶來較好的經營業績。”進入今年一季度,公司的訂單一直很充足,助推公司業績實現了快速增長。
對于這輪保健品公司業績大增,此前電商銷售數據已有預示。紫檀數據(Sandalwood)顯示,一季度線上保健品板塊保持強勢,湯臣倍健、同仁堂、百合股份旗下產品增長強勁,較去年同期分別同比增長54%、106%和494%。3月,輔酶Q10、蛋白粉的銷售仍處于高位,令湯臣倍健、金達威、康恩貝等公司受益。
產品競爭力持續增強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馮文猛指出,研發方面,我國保健企業越來越重視產品研發。原料方面,全球保健食品的大部分原料大都來自我國。原料在保健食品生產中占有重要位置,我國在生產保健食品原料方面具備的良好基礎,為這一行業實現更好發展提供了重要支持。
湯臣倍健CEO林志成認為,公司圍繞“科學營養”,聚焦“新原料、新功能、新技術”,聯手權威科研機構等產學研創新,取得了豐富成果。公司在確定“科學營養”強科技型企業戰略后,一批具有較強科技含量的產品正陸續成為主力,幫助企業穩固市場地位,計劃每隔兩三年就推出一款自主研發的具有高科技附加值的重功能產品。在“科學營養”強科技戰略支持下,湯臣倍健自主研發出副干酪乳桿菌LPB27。
在自主品牌建設方面,孫同波表示,公司目前擁有“百合康”“福仔”“鴻洋神”“足力行”等自主品牌。對于百合股份來講,百合系品牌未來的成長空間還很大,公司未來將從品牌高度、曝光度、渠道等方面重點發力自主品牌。“2023年,社會經濟領域總體上處于經濟全面復蘇的關鍵時期,公司今年將繼續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和運營效率,加速提升智能化建設,完善人才發展能力,實現經營業績穩步增長。”
業內人士表示,隨著消費升級、健康需求提質,大眾對健康的需求越來越個性、多元、多層次,整體對產品和服務的要求也更加高精細化。在此情況下,消費者對品質、品牌和科技力更加重視。
行業由量的積累向質的提升轉型
“后疫情時代,保健食品作為重要的營養健康產品,當前正處于改革創新發展的戰略機遇期,挑戰和機遇并存。”市場監管總局特殊食品司副司長樊紅平表示,我國已是全球第一大保健食品原料供應國,產業規模達到5000多億元,有效注冊產品12000多個,累計備案產品有13000多個,保健食品產業迎來由量的積累向質的提升轉型的機遇期。
近年來,我國保健食品產業發展很快,但普遍觀點認為,我國和國際上的一些企業差距還很大。馮文猛指出,通過對保健食品企業的走訪調研發現,中國企業與國際企業的差距正在縮小。
我國保健食品購買力將進一步被激發,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總經濟師陳文玲指出,保健食品的五類消費人群包括,老齡化、嬰幼兒、單身、勞動力、女性等人群。
未來,保健食品的消費將會出現一個新高潮,如何將保健食品消費作為擴大消費的重大能耗,從而拉動經濟發展,陳文玲指出,要從以下四個方面入手。一是擴大國產保健食品的消費量。二是頭部企業要在現有基礎上形成更加完整的產業鏈、供應鏈,形成順暢的國內外大循環,在新發展格局中起到帶頭作用。三是企業要重視品牌宣傳,提升品牌市場認同度,同時重視消費者的知情權和參與權。四是我國未來的保健食品市場要圍繞大健康產業,進一步與“治未病”相結合,逐步發展成為“治未病”預防體系的一環。
健康報副總編輯楊秋蘭指出,由于快節奏的生活方式,中國一線城市大量消費者出現了“健康焦慮”癥狀。她認為,這一趨勢的變化為保健食品市場帶來更多機會,未來大健康產品形態上更為多元多樣。
我國保健食品市場需求持續增長,是正在快速發展的新興產業。海南博鰲醫療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鄧之東表示,未來,隨著國民健康意識的不斷提升,保健食品市場還將迎來更廣闊的發展前景。
來源: 中國食品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