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健康產業國際論壇在京舉辦 中外企業共謀高質量發展
2023年4月20日,博鰲亞洲論壇健康產業國際論壇在北京開幕。論壇由博鰲亞洲論壇和北京市人民政府主辦,是博鰲亞洲論壇全球健康論壇框架下專題論壇,也是北京首個國際性健康論壇品牌。論壇以“全球健康:產業發展與共享”為主題,聚焦健康產業領域的國際交流合作,推動醫藥健康前沿科技發展和產業化。
論壇搭建“政商產學研投”資源整合平臺,匯集國際組織及機構代表、專家學者、企業家、投資人參會,設置多場分論壇及產業報告發布會,圍繞“營養與健康”“傳統醫學創新發展”“智慧醫療”等議題深入討論,描繪全球大健康產業高質量發展藍圖。
博鰲亞洲論壇全球健康論壇大會主席陳馮富珍發表演講
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中國紅十字會會長陳竺,博鰲亞洲論壇副理事長周小川,北京市市長殷勇,博鰲亞洲論壇秘書長李保東,博鰲亞洲論壇全球健康論壇大會主席陳馮富珍,中國營養學會理事長楊月欣,安利(中國)總裁余放等出席會議。
大健康產業迎來黃金發展期
黨的二十大提出到2035年要建成“健康中國”,凸顯出衛生健康事業的基礎地位;《“十四五”國民健康規劃》,強調要做優做強健康產業。大健康產業在拉動內需、帶動新興行業發展、降低醫療成本、提升居民幸福感等方面,具有綜合顯著的社會和經濟效益。
后疫情時代,“不得病”“少生病”“晚生病”成為普遍共識,伴隨我國人口老齡化、中產階級數量和人均收入增長、公眾認知從“以治病為中心”轉向“以健康為中心”等因素影響,健康消費從隱性剛需成為顯性剛需,居民用于健康產品和服務的消費持續增加,并愈趨全程化、多元化、個性化,醫療、康養、醫藥、保健食品、健康管理、健康服務等大健康產業隨之加速發展。
政策驅動,需求井噴,大健康產業已成為全球最具增長潛力的新興產業,蘊含著巨大市場空間。研究顯示,美國、法國和德國的健康消費支出占GDP比重均超過15%,英國、日本、澳大利亞則在10%左右。與世界發達國家相比,我國健康產業規模仍然較小,占GDP比例不足10%,健康需求正由“溫飽型”向“小康型”加速轉變,未來發展潛力巨大,預計到2030年,我國大健康產業規模將超過16萬億元。
與會嘉賓普遍認為,大健康產業科技密集、知識密集、服務密集、勞動密集,將有力帶動上下游產業共同發展、提升就業,促進疫后經濟復蘇及高質量發展。
安利深耕大健康賽道推動大健康產業高質量發展
論壇中,安利(中國)總裁余放作為企業代表發言。她表示:響應2035年建成健康中國的宏偉目標、順應公眾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安利把握大健康產業的黃金發展機遇期,深耕大健康賽道,將“全面健康推動者”作為企業定位,夯實數字化運營能力,加大產品研發與創新,打造大健康社群,推動公眾享有涵蓋身體、情緒和社交關系等多維度的“全面健康”。
安利(中國)總裁余放發表演講
余放介紹,安利為此將持續發力三大領域,推動大健康產業高質量發展。
首先,完善在中國的產業布局。作為全球大健康產業龍頭,安利于上個月宣布增投6億元人民幣升級改造廣州生產基地,在夯實先進制造的基礎上,還將探索智慧有機農業、加強業內研發合作、打造綠色低碳供應鏈,帶動上下游企業構建營養保健食品的現代化產業體系。
其次,推動產品創新升級。安利紐崔萊已在營養健康領域深耕了89年,堅持有機種植植物優選優育原料、成分優質純凈、配方優效科學,構建了一條“從種子到成品”的完整產業鏈。
安利(中國)市場部副總裁及亞洲科技創新中心副總裁陳佳發表演講
安利研發中心曾參與科技部主導的多個國家重點項目,為中醫藥保健產品提供研發和評價標準,推出一系列暢銷全球的中草藥保健產品,將創新產品和科研成果帶給中國和全球消費者,助推中醫藥產業現代化、國際化。安利(中國)市場部副總裁及安利亞洲科技創新中心副總裁陳佳出席“營養與健康”分論壇時表示,安利正在通過分子生物學、基因組學、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探索適合我國居民生活習慣的精準營養技術路線圖,開發從以前千人一面的產品或產品組合、到現在千人千面的營養解決方案,帶動營養健康產業向個性化、專業化、服務化方向發展。
第三,推動公眾健康素養的提升。近年來,安利在健康中國行動推進委員會辦公室指導下,開展了“健康中國 我們行動”國民健康素養提升計劃等活動,遍及全國100多個城市,累計覆蓋人群過億。近四萬名安利營銷人員經中國營養學會考核認證,成為專業“營養健康顧問”。他們在線上線下融合的健康生活社群中,與消費者共同學習健康知識,踐行健康的生活方式,讓健康走進千家萬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