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華萊特色鄉村振興,可借鑒與不可復制性同在
3月26日,理想華萊2023年黑茶產業發展大會在湖南省安化經濟開發區理想華萊萬隆廣場舉行。會上,理想華萊董事長陳社強發布了“未來五至十年發展戰略規劃”,其中提到要將理想華萊打造成中國茶產業的世界品牌,實現“年銷售額500億、年繳稅收20億”的目標。
同時,龍潤集團董事長、理想華萊副董事長焦家良還在會上發布了理想華萊《2009-2022企業社會責任報告》,并啟動理想華萊“五五鄉村振興工程”,將圍繞“文旅賦能、就業創業、惠農助農、科技創新、綠色生態”五大戰略,開啟黑茶產業助力鄉村振興新篇章。
一株茶樹,成就了一個產業;一片茶葉,帶富了一方百姓。從脫貧攻堅到鄉村振興,理想華萊在發展中一直彰顯著一家企業應有的責任與擔當。那么,理想華萊走出的這條特色鄉村振興模式,業內其他企業能否復制呢?
可復制一:聚焦特色,深挖優勢
無論是湖南安化還是云南思茅,都不是經濟發達的地區,甚至是屬于五線城市的行列。但理想華萊卻始終扎根“安化黑茶、思茅普洱茶”核心茶產區,充分整合兩地的地理優勢和資源優勢,建立了“企業+市場+標準化生產”的全產業鏈布局,為兩地茶農提供就業平臺,幫助他們實現脫貧致富。
這也是其他企業在助力鄉村振興時可復制的第一個地方,充分利用當地的地理位置、資源等優勢,聚焦特色,深挖優勢,在此基礎上探索行之有效的發展模式。我國地大物博,資源豐富,企業是可以利用當地的資源在鄉村振興上大做文章的,比如東北人參、內蒙古沙棘等。
可復制二:產業扶貧,授之以漁
以茶興業,以茶富民,理想華萊在大力發展茶產業的同時,也積極推動當地的經濟脫貧工作。理想華萊以“公司+基地+貧困農戶”的方式,為貧困戶提供茶苗、農資、技術服務,保價收購茶葉,積極助力貧困戶脫貧致富。理想華萊還通過設立“扶貧基地”、打造“扶貧車間”、建立“扶貧生產線”的產業扶貧模式,積極助力安化縣8個鄉鎮、15個貧困村、6049人精準脫貧,還帶動了關聯產業快速發展,相關就業人員已逾20萬人。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在鄉村振興路上,一次性輸血只能解決暫時的困難,要讓農戶掌握技術,真正站起來,才不會再返貧致貧。所以,企業在助力鄉村振興時,要探索和建立可持續的模式,能讓百姓享受更多持久收益。
可復制三:科技賦能,產品延伸
在傳統認知中,茶大多是用來喝的。而理想華萊卻借助于科技的力量,不斷拓展著茶產品的邊界線,推出如茶牙膏、茶護膚品等多品類產品,并積極打造“茶生活方式”,引領茶消費新潮流,讓安化黑茶、普洱茶走進大眾生活。
在產品上做延伸,可以進一步對茶進行普及和推廣,在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影響力的同時,也可以擴大市場對茶的需求,反向帶動茶農種茶的積極性。其他企業也可以借助這種方式,因地制宜進行產品創新,助力鄉村振興。
文旅底蘊難復制
當然,在理想華萊打造的特色鄉村振興模式中也有難以復制的地方,“產城融合、茶旅融合、茶文融合”的發展戰略。2017年9月,理想華萊與安化縣人民政府簽訂《安化黑茶特色小鎮項目建設合作協議》,計劃用5年左右的時間,投入80-100億元的資金,打造安化黑茶特色小鎮;2021年10月,投資6億元打造的重點項目“天下黑茶”開始試演,打造了安化文旅新地標。
一座小鎮、一臺演出,這是其他企業難以復制的地方。中國茶文化反映出中華民族悠久的文明和禮儀,在中華文化中獨樹一幟。不是說其他企業不具備建造小鎮、打造演出的實力,而是其他原料、產品難以像茶這樣有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支撐起這樣的特色。
不過,這也可以為企業提供新思路,通過特色旅游帶動鄉村振興。這就需要企業當地的自然資源、生態資源優勢,圍繞當地的特色,結合自身的發展需要,打造一些特色旅游項目。近幾年興起的工業旅游,也是一條特色的發展道路,在提升企業品牌影響力的同時,也可以帶動當地經濟發展。
總之,理想華萊的特色鄉村振興模式有可以復制,也有難以復制的地方。對于其他企業而言,最重要的是能夠因地制宜,借鑒他人的發展思路,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探索一條行之有效的模式,為鄉村振興蓄勢添能。
- 理想華萊
- 文章鏈接:http://m.redlee.cn/news/html/482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