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酪博士因不正當競爭被罰:奶酪市場的競爭何以如此激烈?
未來網北京2月16日電(實習生 呂豪景 記者 王軍偉)近日,奶酪博士(上海)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奶酪博士”)因編造、傳播虛假信息或者誤導性信息損害競爭對手的商業信譽、商品聲譽,被上海市市場監督管理局處罰。
對此,專家表示,在奶酪市場“蛋糕”足夠大的背景下,加入這一“賽道”的企業越來越多,這也導致奶酪市場的競爭越來越激烈。但是,長期來看,類似奶酪博士的不正當競爭行為,并不利于行業長足發展。良性的市場環境需要政府監管、行業協會規范、企業自律、消費者監督,多方攜手促進才能形成。
圖源:上海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官方網站截圖
“希望讓我的兩個孩子吃上更好的真奶酪,最好在我的基礎上,長得再高一點。”奶酪博士創始人陳昱樺在接受采訪時的一句話,就能看出他做這件事的發心,以及奶酪博士對產品的定位。
企查查顯示,奶酪博士成立于2019年。發展之初,奶酪博士就將產品定位于中高端市場,主打“真奶酪”。與伊利蒙牛、光明等國內乳制品品牌不同的是,面對新一代注重營養與健康的80、90后父母,奶酪博士以天然奶酪入局賽道頗為“輕巧”。
彼時,行業格局尚不清晰,正是奶酪行業發展的黃金期。
歐睿數據顯示,2018年我國奶酪行業市場規模達到58.3億元,從體量上看,我國奶酪消費處于培育期。從奶酪市場上看,主要由百吉福、安佳、樂芝牛等進口品牌主導,伊利、妙可藍多等國內品牌市場份額較少。
2020年4月,奶酪博士推出第一款產品“天然小圓奶酪”,宣稱低鹽高鈣,奶干酪比達到了100%。此時,國內奶酪棒市場競爭已經激烈起來。這讓其避免了與各大品牌在奶酪棒單品上的正面“交鋒”,也成功地使其在中高端奶酪市場占有“一席之地”。
得益于互聯網的深入發展,在營銷上,奶酪博士主要與母嬰領域達人、博主進行合作,利用對產品、品牌本就有極高要求的這一群體為其產品背書,從而迅速打開市場。
據悉,2021年雙十一期間,奶酪博士實現線上全渠道總銷售額破1億,登頂多個電商平臺。作為“后起之秀”,奶酪博士也不斷得到資本的“寵愛”。企查查顯示,近3年內,奶酪博士相繼獲得紅杉資本、星納赫資本、萬物資本等機構的融資。
同時,我國奶酪市場的擴展也在繼續。2022年9月,中國奶業協會發布《奶酪創新發展助力奶業競爭力提升三年行動方案(2023—2025年)》,該方案提出,到2025年全國奶酪產量將達到50萬噸,零售市場規模突破300億元。有關數據則預計,2024年我國奶酪終端市場規模將達到112億元,2020—2024年年均復合增速可達12%。
“隨著奶酪行業賽道的持續增長與擴容,可以說,這一賽道愈發擁擠。奶酪博士此次因編造、傳播虛假信息損害競爭對手商業信譽被罰款,也可窺見市場競爭之激烈程度。”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向未來網記者表示。
這并非奶酪行業涉及不正當競爭的首個案例。此前,樂純因損害競爭對手聲譽案,成為北京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公布的典型案例。
奶酪博士出于什么原因做出這一行為?未來網記者聯系了奶酪博士相關人士并發送采訪函到該公司公共郵箱,截止發稿日,記者未收到回復。
此前,奶酪博士CMO張善強在回應媒體采訪時稱,個別渠道存在的產品宣傳方式失當,公司高度重視,并已進行嚴格整改,公司已第一時間對相關渠道進行了整改及處罰,后續將進一步加強管理,嚴格規范各渠道宣傳方式。
“奶酪博士作為一個新品牌,提高市場占有率的迫切程度可以理解。然而,通過不正當競爭方式來宣傳極不明智。這不僅達不到預期目的,相反地,品牌的信譽與形象在消費者心中會大打折扣。”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認為,奶酪博士此行為已經擾亂奶酪市場的競爭秩序,予以行政處罰是應有之義。
此外,朱丹蓬表示,奶酪行業多次出現不正當競爭案例,也說明作為指導者的奶酪行業協會乃至整個奶業協會未擔負起相應的責任。“為消費者提供優質的產品與服務是企業終極目標。未來,整個行業的良性發展,需要政府監管、行業協會規范、企業自律、消費者監督,多方攜手促進才能形成。”
來源:未來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