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銷民企信心由何而來?詳解七大民營企業家攜手亮相央媒
近日,《人民日報》約請多位知名民營企業負責人,共話信心之源、發展之要。
而在此之前,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也在《新聞聯播》和《央視財經評論》兩大金牌欄目,同步推出對民營企業的專題訪談和評論。
《新聞聯播》和《人民日報》都是外界觀察中國經濟大勢的“窗口”和“風向標”。兩者同時關注民營經濟,無疑是向外界釋放了同一個強烈信號——國家堅定不移發展壯大民營經濟,各級政府對民營企業高看一眼、厚愛三分,民營經濟迎來了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
民營企業家連續登上中央媒體
去年底,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從政策和輿論上鼓勵支持民營經濟和民營企業發展壯大。”
隨后不久,《新聞聯播》開辟民企專題,來自福建、江蘇、浙江、廣東、上海等經濟重點區域的代表性民企紛紛亮相,這些企業包括安踏集團、惠龍易通、傳化集團、正泰集團、寧德時代、格力電器、騰訊公司、月星集團等等。《央視財經評論》則是發揮鮮明的財經評論特色,邀請嘉賓和評論員圍繞民營企業和民營經濟展開深入討論和解讀。
2月13日,人民日報經濟版又刊登了企業家的文章,這其中包括娃哈哈集團董事長宗慶后、比亞迪董事長王傳福、京東集團首席執行官徐雷、小米集團董事長雷軍、格力電器董事長董明珠在內的7位企業家對未來的發展前景都表示充滿信心。
其中,娃哈哈集團董事長宗慶后表示,信心源于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堅定立場和明確信號。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切實落實“兩個毫不動搖”,從政策和輿論上鼓勵支持民營經濟和民營企業發展壯大。這些明確的信號,再一次讓我們深刻感受到了黨和國家對民營經濟的支持。
各地政府為民營企業家增強信心
2023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也是實施“十四五”規劃承上啟下之年。作為我國經濟社會的組成部分,民營經濟至關重要。
在開年之后,各省陸續召開“新春第一會”,從完善支持民營經濟發展政策體系、大力提振民營企業發展信心、構建親清政商關系、依法保護民營企業產權和企業家權益等多個方面,為民營經濟發展出實招。
例如,福建提出,實施新時代民營經濟強省戰略,從政策和輿論上鼓勵支持民營經濟和民營企業發展壯大,把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當作“自己人”,讓民營企業家大膽創新、放心創業、放手創造;
四川提出,針對民營企業面臨的困難出臺更有含金量的政策和舉措,提振信心,促進民營經濟發展整體改觀。全面清理和廢止阻礙參與公平競爭的政策規定,開展清理拖欠民營企業賬款和涉企收費專項整治;
遼寧提出,打破影響平等準入的各種壁壘,支持民間資本參與重大工程和項目建設,引導民營企業參與國企混合所有制改革,鼓勵民間資本以多種方式盤活國有存量資產;
安徽提出,構建親清統一的新型政商關系,建立政商交往正負面清單,傾心傾力為民營企業解難題、辦實事,讓尊重、理解和成全企業家的創新創業創造,成為弘揚企業家精神最鮮明的態度和最有力的行動等等。
從中央到地方,全力拼經濟的“沖鋒號”已經響起。可以預見的是,隨著中國經濟全面恢復正常,民營企業在經濟全面振興中會發揮出更大的作用。
內資直銷企業將獲強勁動能
經濟要高質量發展,首先要企業高質量發展。各地政府依法保護民營企業產權和企業家權益,努力減輕市場環境的不確定性風險,為民營經濟提供穩定的發展環境,無疑會使民營企業面臨更多的發展機遇,這里當然也包括了直銷企業。
在促進消費方面,內資直銷企業可以將產品做專做精,為做好2023國家提倡的生產型消費往適配型消費轉變打好基礎。更好地滿足人們高品質化的消費需求,同時尋找新的消費增長點,依托國內超級大市場和強大的內生動力,釋放企業經營模式的活力。
在科技創新能力方面,中央及地方出臺了一系列政策加強“專精特新”企業培育力度,內資直銷企業無論是補短板,還是鍛長板,都可以抓住機遇,進行數字化轉型和技術改造,積極參與國家重大戰略,利用國家各項扶持政策紅利,大力提升競爭力,實現轉型升級的高質量發展。
三年疫情就是試金石,能存活下來并且有一定發展的內資直銷企業,都是具有較強競爭力,可以實現基業長青的企業。春天的到來,正是發展最好的時候,內資直銷譜寫新征程上“春天的故事”迎來了新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