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華萊:萬里茶路漫漫,讓世界品味中國茶香
要說“茶必不可少”,可能現代人大多很難真切體會,但是,若追溯到唐朝,茶元素所代表的就是上流社會的奢侈品了,尤其是在西方國家,茶更是千金難求的珍品,已經是非財力所能達到的一個高度了。
茶,是中國人對世界文明的一項重大貢獻,即使說它的價值和意義已經超過中國的四大發(fā)明(指南針、造紙術、印刷、火藥)都不為過,因為,茶打破了自然與人、人與人之間的界限,將生態(tài)與文明融會貫通,把高雅和世俗融為一體,這一片小小的葉子看似輕如鴻毛,卻能讓世界上不同國家、不同種族、不同地位的人們以各種各樣的方式感受著和諧和幸福。
如果沒有茶,對中國甚至對整個亞歐大陸而言,都將是一塊缺失了的巨大寶藏,在這片流動的文明大陸上,將會有無數驚天動地的故事和聲音被埋沒在歷史的風沙中,首當其沖的便是茶馬古道,若是沒有茶,茶馬古道的命名就無從談起,更不要提那塊具備地理發(fā)現價值的沉默了數千年的商道。
茶馬古道興起于唐宋年間的茶馬互市。海拔三四千米以上的康藏地區(qū)氣候寒冷、空氣稀薄,當地人以牛羊肉、奶制品、糌粑、酥油為主食,這些高熱量的食物攝入后不容易被消化,而且容易燥熱,需要用茶葉化解,因此,藏民創(chuàng)造性地發(fā)明了酥油茶。但高寒的地區(qū)無法產茶,只能從內地輸入。當時內地的軍隊和田間勞作對騾馬的需求較多,而康藏盛產騾馬良駒。互補性的茶馬互市便應運而生,內地人把茶葉、布匹、鹽巴等運到藏區(qū),換成騾馬、藥材回來。如此來來往往,馬幫便成為了橫斷山脈間流動的風景線,原本沒有路的地方有了路,這條路就是茶馬古道。據說,在馬幫出現之前,那兒是只有鳥兒和老鼠才能翻越的無人絕地。
除了茶馬古道,茶從西部走出國門的另一條茶路就是著名的絲綢之路,它是從久遠的上古時期開始形成,持續(xù)了20多個世紀,遍布歐亞大陸,甚至延伸至美洲、非洲在內的商業(yè)貿易和文化交流交通網絡的總稱。雖不及茶馬古道的兇險,但西北大漠中的行走同樣是不知生死的殘酷之旅。陽光熾烈,風沙撲面,踟躕而行的人和駱駝期待能遇上一片綠蔭,一口清泉,在期待尚未照進現實之前,哪怕已沒有邁開腳步的力氣,也要硬撐著繼續(xù)前行。荒漠吞沒生命遠比其他環(huán)境更無情,它是一點點耗盡生命的體征,人倒下之后,再也沒有爬起來的機會。就是這樣一條道路,成就了中西貿易與文化交流的輝煌,飲茶之風經西藏傳入印度,又經印度傳入阿拉伯,阿拉伯人再傳入西方,從此,整個西方世界就被茶征服了,飲茶,逐步成為一種新的生活方式,影響全世界。
20多個世紀,有多少人、馬匹、駱駝,連同沉沉的貨物跌倒在中國西部的沙漠之中,恐怕不計其數。但即便有千百個人倒下去,依然有千萬個后繼者上路。征服,是人類骨子里不息的血脈,讓不甘于平凡者勇敢啟程。
中國茶路何其之多,中國茶貿易規(guī)模何其之廣,西進傳入印度、歐洲、非洲,北上傳入俄羅斯,南下海路傳入南亞諸島,東渡日本開啟了日本茶道的新篇,就連《馬可·波羅游記》中都提到了中國茶,可見其影響力之大,甚至可以說茶是當時那個時代的大國象征。
萬里茶路漫漫,在寒冷的俄羅斯,在溫暖的地中海,在浪漫的北海道……飄起了來自中國的茶香,不知飲下那一杯熱茶時,飲茶人能否想到那一條水陸交替、黃沙漫天的茶路。可是不管是怎樣的途徑,茶一進入到生活中,就會與本土文化結合,演變成具有地方特色的茶生活方式。
- 理想華萊
- 文章鏈接:http://m.redlee.cn/news/html/458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