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來社會責任之路越走越寬 “無限極”是如何做到的?
今年是無限極創業的30周年,在尋找企業、社會二者發展契合點并共創價值的過程中,無限極對于不同對象、不同社會課題的傾注,在實踐中解讀“思利及人”。
從捐建學校支持教育事業起步,投身重大災害救助、傳播中華養生文化、參與鄉村振興、支持員工及伙伴的發展、推動行業規范經營、響應低碳號召……成立30年來,無限極企業逐步構建“五個一”的社會責任體系:一個核心價值觀、一本企業社會責任報告、一個公益基金會、一支志愿者隊伍、一組無限極特色的公益品牌項目。在規范化、系統化的體系之下,無限極從“健康”“品質”“員工”“伙伴”“環境”“社區”六大領域回饋社會。
社會責任之路越走越寬
為了凝聚社會愛心,合力傳遞正能量,無限極在2012年設立思利及人公益基金會,在關注健康、扶貧助教、助弱賑災和環境保護四大領域持為社會作貢獻。
伴隨企業做大做強,無限極不斷擴展自己社會責任的邊界。在南方周末主辦的2022筑夢者公益大會上,《中國企業志愿服務品牌觀察報告》正式發布,無限極憑借多年的志愿服務積累、完整成熟的志愿服務體系以及堅持不懈的公益投入,從眾多深耕志愿服務的企業中脫穎而出,位列第四名。
2016年,無限極在中華志愿者協會下注冊成立了“無限極志愿者協會”,目前已在全國創建34支志愿者隊伍,志愿者數量超過9800名,貢獻志愿服務超過10萬小時,開展志愿服務725場次,并在全國設立100個無限極志愿服務站為社區提供便民服務。
“思利及人助學圓夢”是基金會成立后開展的第一個公益項目,專注于資助困難家庭的優秀青少年接受高等教育,根據社會急需崗位選擇專業課程,讓他們通過自身努力實現就業脫困。截至2022年8月,“思利及人助學圓夢”項目在全國30個省市共開設了44個圓夢班,累計投入資金2684.5萬元,1661名學子從中受益。
在抗擊疫情的行動中,同樣能看到無限極的身影。2022年11月,廣州市正面臨抗疫三年以來最復雜、最嚴峻的疫情,無限極(中國)有限公司積極響應廣州市慈善會“穗善有愛同心抗疫”行動的倡議,火速調集價值483.98萬元愛心物資,全力支援廣州抗疫。
今年是無限極創業30周年,自成立以來,無限極積極履行社會責任,累計捐款捐物已超過2.79億元。其中,通過“思利及人公益基金會”捐贈超過1.3億元。自疫情發生以來,連續向武漢、吉林、上海、廣州、內蒙古等地捐贈抗疫資金、物資超過1600萬元。
由民政部設立的中華慈善獎用于表彰在公益慈善領域作出突出貢獻的個人、機構及項目,代表了中國慈善領域的官方最高認可,無限極于2006年、2018年兩次獲得該獎項。
30年實踐推進中醫藥現代化
8月21日中國工程院院士、航空醫學和生物醫學工程專家俞夢孫,國醫大師、廣州中醫藥大學腫瘤研究所所長、首席教授周岱翰等嘉賓來到位于廣州的無限極全球總部開展調研,并參與“對話中醫藥現代化——院士、國醫大師走進無限極”研討活動,深入探討中醫藥現代化發展的現狀和未來趨勢。
周岱翰教授表示,中醫藥現代化需要“傳承精華,守正創新”,做到“傳承精華不離根,創新不離土”。守住古代人留給我們的中醫精華,在中醫精華的本質不變的前提下,做現代化的探索。中國保健協會副理事長周邦勇表示:“今年是無限極創業30年,他們從事中藥文化傳播與中藥事業的推進也已經有30年,像無限極這種堅持的精神值得我們贊許。”
無極限(中國)有限公司行政總裁黃健龍從企業的角度分享了無限極在中醫藥現代化中面臨的挑戰和機遇。他表示:“無限極在中草藥健康產品領域聚焦提高免疫的方面,在預防階段多做努力,同時加大科研的投入,用現代化的科技去豐富中醫文化。守好中華傳統養生的‘正’,并在創新部分持續探索。”
在無限極種植、研發、生產、銷售等全產業鏈品質安全管理體系中,“中草藥種植管理模式”頗具有創造性這種模式不僅為道地藥材作為原料提供了保障,還實現了助農增收,是“惠及大眾”的又一層體現。
有限的點滴難以展現無限極企業社會責任的全貌,但無限極始終堅持“思利及人”的初心,在持之以恒、與時俱進的實際行動中與社會發展同頻共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