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江檢察:“傳銷穿新衣”,打擊傳銷不停歇
一直以來,國家各項法律明文禁止傳銷,對傳銷違法犯罪活動以“零容忍”態度,予以嚴厲打擊,但仍屢禁不止。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犯罪分子越來越狡猾,將傳銷換上新的外衣,以資本運作作為旗號拉人騙錢,用金錢吸引,拉人加入,最后讓你血本無歸,嚴重擾亂社會經濟秩序。
為進一步筑牢防范傳銷防線,碧江區檢察院通過院內電子顯示屏、懸掛標語、微信公眾號等形式展開宣傳,重點宣傳打擊傳銷規范直銷法律法規規章及有關政策規定,揭露傳銷的性質、行為特征、表現形式及傳銷的違法性、欺騙性、隱蔽性、危害性,切實加強群眾思想教育,提升群眾自覺抵制傳銷意識。
新型網絡傳銷與傳統傳銷的主要區別就在于,新型網絡傳銷傍上了“互聯網+”,打著金融創新的旗號,披著科技的外衣,隱蔽性、欺騙性更強。
如何識別、防范這些讓人眼花繚亂的新型傳銷活動?
了解新型網絡傳銷的慣用詞。如果我們看到資本動作、消費返利、愛心互助、原始股、虛擬幣、推薦獎這些傳銷慣用詞,就要有所警覺。不要被這些花哨的概念炒作所蒙蔽。
判斷高額收益來源是否合理。有些公司打著一夜暴富、躺著賺錢的口號,要判斷所謂的高額回報是不是符合正常的經營規律,商業邏輯。不要被高收益迷住了雙眼,要保持頭腦清楚,理性判斷。
遇到收入門費、拉下線就要高度警惕。傳銷實質上就是上線瓜分下線投入資金的圈錢游戲,要想獲得傳銷資格就要繳納入門費,想要獲取收益就要拉人頭加入。凡是“入會只需把錢交、一拉人頭就回報,拉人越多層級高。”符合這些特征的,基本上可以判斷是傳銷。
檢察官提醒:天上不會掉餡餅,高回報必然高風險。傳銷危害巨大,讓我們每一個公民拒絕傳銷、遠離傳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