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風光無限,如今欠2億?知名電商——洋碼頭的背后
近期,洋碼頭被曝拖欠商家2億元貨款的事情尚在發酵,平臺與一眾商家之間也陷入了拉鋸戰。作為曾經紅極一時、以“買手制”出圈的跨境電商平臺,洋碼頭曾在早期占據了獨立跨境電商市場份額的首位,更是一度沖擊上市。
此前報道↓
曾紅極一時,如今拖欠2億,人去樓空?知名電商回應
但是,今年8月,洋碼頭創始人曾碧波的一封公開信讓外界了解到了這個曾經風光無限的“海淘”平臺背后的一系列隱憂,除了受疫情沖擊導致的業務下滑,當中涉及的合規改造相關問題也為平臺帶來了巨大挑戰。
雖說洋碼頭是以進口交易為主,但其面臨的包括跨境業務的資金、稅務問題等也同樣在“出海”的中國跨境電商企業中不鮮見。合規問題已然成為限制“走出去”的中國跨境企業發展不可忽視的原因之一。
有從事跨境交易法律業務十余年的律師告訴南都灣財社記者,洋碼頭提到的合規問題并不是個例,跨境企業特別是出口類型企業遭遇的合規問題之多,可謂是“一步一踩雷”,他們并不是不想合規,而是不知道如何合規。因此,張寧建議,中國跨境電商企業在出海合規的流程上應該將更多問題前置來規避商業風險。
中國出口跨境電商跨平臺經營趨勢明顯
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發布的《2022年(上)中國跨境電商市場數據報告》的數據顯示,2022上半年中國跨境電商市場規模達到7.1萬億元,預計2022全年市場規模將達15.7萬億元。2021年跨境電商的市場規模為14.2萬億元,增速達到13.6%。從進出口結構上來看,2022年上半年中國跨境電商出口類型企業占比超七成,達到77.47%,過去五年這一結構占比相對穩定。
圖源: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發布的《2022年(上)中國跨境電商市場數據報告》
海外運營服務平臺小肥網(Flatfee)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張寧律師也感受到了近年來中國企業出海需求的旺盛,特別是跨境電商相關領域。“數據顯示,亞馬遜上的頭部賣家約三分之一都是中國賣家,在所有第三方賣家中保持60%-70%的份額,電子產品、玩具、服裝等都是熱門品類。”
不過,相比于之前中國的跨境電商賣家多集中在亞馬遜,張寧透露,近一兩年更多的企業在開拓自己的品牌的同時也開始搭建自己的售賣平臺或者以獨立站形式為主,這樣能夠盡量減少對單一平臺的依賴。“另外,TikTok的直播電商雖然還在初始階段但風頭很勁,最近沃爾瑪的中國賣家開始超過美國賣家,占比達到51%,中國跨境電商在海外開始呈現更明顯的跨平臺趨勢。”
隨著中國賣家跨平臺經營現象更多,遇到的合規問題也會更繁雜。相比于成規模的大型企業可以擁有自己的法務、財務部門,許多中小企業面臨沒有專業人士把關,只能求助某些低價中介的窘境。在張寧看來,這些企業并不是不想讓自己合規,而是不知道如何合規,“中國跨境電商在境外很多時候處于蒙眼開車上路的狀態。”
知識產權、境外銷售稅問題高頻“踩雷”
張寧表示,小肥網在服務中國跨境電商企業的過程中總結出了五個最常見的合規問題:海外市場的遠程管理問題,海外運營合規問題,在海外注冊和維護知識產權的問題,與海外公司簽署協議的風險,以及跨境電商的全球銷售稅問題。其中,電商業務比較高頻“踩坑”的要數知識產權。“這個問題會被很多流氓律所碰瓷”,張寧告訴南都灣財社記者,針對這個問題Flatfee的專家給企業出過不少應對措施,例如在美國成立公司來銷售,銷售前在知識產權方面的審閱和查詢以及與供貨商的合同都可以大幅度降低被告風險。
另外,張寧還透露,幾乎所有中國跨境電商企業都會在境外銷售稅相關問題上出現合規漏洞,“不知道怎么交這個稅,也不知道自己的合同不合規等,這就會導致整個公司的經營不合規。現在很多中國賣家喜歡大量鋪店,因為即便不合規關了一家還有下一家,而不是去解決這些合規問題,其在長期回報、品牌的營銷需求越來越旺盛的情況下,這樣的做法越來越行不通。”
而中小型跨境電商企業在合規問題上除了不知道怎么入手,還會面臨成本過高的問題。“境外的合規體系是由企業內部的法務和會計系統支撐起來,這些系統對中小企業來說成本負擔較大,他們也不會太重視”,她表示。
律師建議:
將合規問題前置及流程標準化
對于上述提到的一系列合規風險,張寧表示,他們在為企業提供服務時會盡可能將合規問題進行前置預判及流程標準化處理,而不是遇到問題再來處理。“像我們有客戶是在歐美做牙科器械的,有品牌化的需求,在英美都成立了公司。我們為他管理起來全球的銷售稅以及申報工作,他就不需要再在當地雇會計、律師,一站式解決。”這樣的一站式服務最直接的好處就是大大降低了企業的合規成本,“一般單獨雇一個法律、會計、稅務三方面都懂的人員,一年成本大約17萬美元,我們公司服務一年遠程管理的所有合規費用可能只需要4600美元左右”,她強調,其網站希望用標準化流程去解決企業所在領域可能要面臨的所有合規問題,并且這一流程能夠全球通用。“比如做了多渠道多國銷售后,公司會面臨各種銷售稅問題,我們盡量將每個后續問題我們都提前交代清楚。”
在幫助中國跨境電商企業處理合規化問題的過程中,張寧也深切感受到了中國企業出海所面臨的競爭越來越大,但她仍然看好中國企業出海,期待能有領頭的品牌化企業從中“跑出來”。“特別看好的是電商和制造業,因為中國的產業鏈能力和恢復速度是全球首屈一指,并且擁有主導性的生產能力。中國企業的出海需求越來越大,在合規問題上一定要學會資源整合,利用境外市場思維去經營,不要因為害怕不合規就退縮,我們希望能幫助這些企業慢慢做大。”
南方都市報(nddaily)、N視頻報道
南都·灣財社記者 徐冰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