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碼頭再陷拖欠風波,官方否認“人去樓空”,跨境電商企業如何過冬?
圖片來源:東方IC
據上海廣播電視臺融媒體中心微博@SMGNEWS視頻顯示,近日陸續收到多名洋碼頭平臺的商家與買手求助,稱自己的貨款遭到平臺長期拖欠支付,數額從數萬到數十萬不等。而洋碼頭的創始人兼CEO曾碧波也公開發聲,稱這家成立12年的公司,目前正在遭遇重大挑戰。
對此,洋碼頭方面對藍鯨TMT記者回應稱,近期關注到網絡上有關洋碼頭品牌的非客觀乃至不實新聞報道,利用“人去樓空”、“命懸一線”、“深陷泥潭”等字眼博取流量,使用戶、商家、媒體對洋碼頭產生了誤讀、曲解和發酵,給洋碼頭品牌及運營造成了嚴重損害。
洋碼頭方面表示,“報道中所謂的‘被欠款商戶’系洋碼頭在合規化經營過程中被查出的不良商戶。當下公司先采取員工全體居家辦公模式降低成本,并非所謂的‘人去樓空’。”
消息稱洋碼頭總部“人去樓空”,買手貨款遭平臺長期拖欠
據報道,洋碼頭目前位于上海市靜安區的總部辦公場所目前已“人去樓空”,物業方貼出的告示顯示,洋碼頭已長期拖欠租金等費用。
報道稱,8月31日,曾碧波與部分股東與買手進行了線上會議,透露洋碼頭拖欠貨款規模為2億,另外還有保證金3800萬,但當前狀況下公司現有資金將全部用于仍在經營的買手。
曾碧波表示,5月1日之前所有賣家平臺上的老訂單歷史訂單的貨款結算目前是被暫停掉了,因為正在經營的賣家能給洋碼頭帶來利潤,就可以找到資方去注資,“我們的錢是用來發展業務的,不是用來擦屁股的。”而約一周前買手再次聯系曾碧波時,對方卻表示正在尋求資方并購。
8月,曾碧波曾通過公眾號“洋碼頭買手服務號”發布了一封致全球買手的公開信,披露了洋碼頭在今年遭遇到了疫情防控、架構調整、貨物通關受阻等一系列挑戰,以及由此帶來的現金流惡化、資金被凍結保全、員工大量流失等困境。
面對困境,曾碧波表示,洋碼頭還有上百萬的流量,還有上千個買手在平臺繼續經營,他不會選擇躺平,而是會繼續堅守。“哪怕周邊再多的負能量,再多的污蔑,再惡劣的輿論氛圍,我們洋碼頭團隊都會堅守將用戶服務好,買手服務好,開源節流,盡最大能力拉洋碼頭走出低谷。”
據其透露,今年5月洋碼頭將平臺的資金結算全面托管,按照跨境平臺的監管要求全面放到香港進行境外結算,現在洋碼頭平臺的交易資金結算完全和洋碼頭公司自身的經營風險,訴訟風險,債權維權等等諸多風險都完全剝離了。基于此,曾碧波唿吁平臺買手召回粉絲,恢復直播和商品上架銷售。
對于其他確實不想繼續經營的買手們以及其他供應商債權人,曾碧波在信中承諾,“對于歷史遺留的債務,洋碼頭公司不會賴賬,我個人也不是隨意跑路的,我下輩子還想江湖再見的,所以請今天給洋碼頭一個空間和時間,不管洋碼頭公司下一步會如何,我個人會全力擔當,哪怕是開直播賣貨我也會想著把這個債還掉的。”
回應稱“被欠款商戶”系不良商戶,“人去樓空”是造謠
洋碼頭對相關情況發布嚴正聲明稱,報道中所謂的“被欠款商戶”系洋碼頭在合規化經營過程中被查出的不良商戶,存在“買賣賬戶”(人在國內購買非本人的海外賬戶進行經營)、“售假”(經第三方方檢測機構判定為假)等包括一系列嚴重違規違法的經營行為,在整頓過程中店鋪被凍結。這批非法經營者通過各種非正常途徑進行尋釁滋事,在網絡上散布各種謠言,刻意制所謂“群體維穩”事件,試圖脅迫威逼洋碼頭來滿足他們所謂的條件和需求。
洋碼頭表示,對這種行為將尋求法律途徑進行合規合法地處理,目前已委托律師針對來上海聚眾滋事的非法商戶進行舉報報案以及訴訟等法律程序。
洋碼頭強調,其作為跨境電商平臺,海外買手的經營主體和合法身份都在國外,整體跨境進口電商行業確實受到疫情的沖擊和影響,但對于今天洋碼頭平臺受到的業務影響絕大部分境外合規買手是完全能夠理解并支持,持續的繼續經營著,其合理合法的訴求也得到洋碼頭有效的溝通并給予恰當的解決方案。
洋碼頭再次強調,今年5月,平臺已通過和支付寶國際和微信國際的支付托管合作。目前洋碼頭平臺的消費者訂單貨款資金結算已全面委托第三方機構托管,洋碼頭也全面完成跨境結算合規化改造,對于平臺上不良商戶的清退也告一段落,目前平臺的訂單付款和資金都是安全的。這些和洋碼頭上海公司的經營資金以及債權訴訟無關。
對于上海總部“人去樓空”的傳聞,洋碼頭表示,現在正盡最大的努力開源節流,控制所有不必要開支。“當下公司先采取員工全體居家辦公模式降低成本,并非所謂的‘人去樓空’,這是嚴重的造謠生事,是境內非法經營者沒法通過合法的渠道主張權力從而采取的極端手段試圖逼迫平臺就范的手段。”
疫情給跨境電商企業帶來巨大沖擊,洋碼頭的“碼頭”在何方?
其官網信息顯示,洋碼頭成立于2010年,定位為一站式海外購物平臺。天眼查信息顯示,自2011年以來,洋碼頭目前已經歷過7輪融資,2021年3月9日,其完成數億元D+輪融資,投資方為盛世投資。D輪融資則是在2020年1月,獲得來自新浪微博的數億元D輪融資。
截止2017年第三季度,洋碼頭用戶數達4800萬,認證買手商家超過6萬名,覆蓋全球六大洲,分布于美國、英國、日本、韓國、澳洲、新西蘭等83個國家,每日可供購買的商品數量超過80萬件。
但疫情確實給跨境電商企業帶來了巨大的沖擊,包括洋碼頭在內的多家海淘平臺集體陷入了困境。
據《晚點 LatePost》報道,截至2022年7月,考拉海購業務團隊已從2021年時的400余人收縮至不足20人,聚焦在以母嬰、美妝類目為主的會員電商業務上。產品、技術只做維護,不再升級。8月12日,老牌電商巨頭易趣網關閉網站所有商品、商鋪的交易功能,關閉易趣網用戶注冊、登錄、充值功能,關閉網站服務器。
在洋碼頭的聲明中,其強調包括國際航班資源以及入境清關時效等等,這是全行業均需要正視和面對的問題,整體行業內諸多企業都沒有能夠扛過去這個冬天。
網經社發布的《2022年(上)中國跨境電商市場數據報告》(以下簡稱“報告”)顯示,2022上半年中國跨境電商市場規模達7.1萬億元,預計2022年市場規模將達15.7萬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上半年跨境電商融資數量及金額紛紛下降。報告顯示,2022上半年中國跨境電商共發生24起融資,同比下降38.5%;融資金額方面,2022上半年中國跨境電商融資總額28.1億元,同比下降65.6%。
那么,洋碼頭的碼頭又在何方,洋碼頭何時才能上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