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麥啟明公益:圍繞“國之大者”開展主題宣傳
自從2017年黨的十九大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以來,“鄉村振興”無疑成為全黨全社會關注的熱點話題之一,2021年取得脫貧攻堅全面勝利之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更被提到了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重要議事日程。在黨的二十大即將召開之際,以“喜迎二十大、助力鄉村振興”為主題的各類宣傳活動尤其活躍。
近日,由中國互聯網新聞中心(中國網)聯合啟明公益基金會發起的“權威媒體+公益組織+專家學者+調研宣傳”助力鄉村振興調研采訪活動在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喀喇沁旗圓滿成行。活動實現了宣傳黨的“三農”政策、為鄉村振興助力、為二十大造勢的初衷,達到了踐行“走轉改”、接受再教育、增強“四力”的目標,增進了團隊成員對國情的了解和彼此的友誼。作為該團隊的一名專家成員,我認為這次整合多方力量開展的鄉村振興主題宣傳活動,是一次目的明確、效果明顯的宣傳教育活動,是一次站位高、有創意的社會公益行動,是圍繞“國之大者”做好宣傳工作、推進公益行動的創舉,為做好新形勢下的新聞宣傳和公益慈善事業積累了寶貴經驗。
中國網“鄉村振興”主題宣傳活動到喀喇沁旗美林谷鎮調研采訪。
在當下信息化時代,新聞媒體對個體和社會影響日益廣泛,除了提供新聞信息,還承擔正確引導社會輿論、傳播發展優秀文化等職能。作為黨和政府的喉舌耳目,新聞媒體是聯系黨和人民群眾的橋梁紐帶。公益組織是服務社會、服務大眾的非營利性組織,它在現代社會發展中的作用日益凸顯,已成為政府主導下的社會保障體系的必要補充。作為知識生產、文化傳播的主體,專家學者是以專業素質和能力參與社會實踐的主體,理應情系人民群眾,關注社情民意,服務黨和政府,自覺履行社會責任。因此,新聞媒體、公益組織、專家學者,各有其長,各有其短。三者的交集是家國情懷和責任擔當。媒體界、學術界、慈善界聯手開展社會公益活動,很可能收到“1+1+1>3”的功效。
本文作者(中)在喀喇沁旗了解肉鴨產業發展狀況。
比如,在這次宣傳調研活動中,大家發現,不少干部群眾對“鄉村振興”有種“不明覺厲”的感覺,不明白要做什么,也不知道要怎么做。這就對活動組織者、參與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于是,我們團隊發展專家學者、媒體人各自的專業優勢,既闡釋宣傳黨的“三農”政策,又現場解答干部群眾關心的問題,同時,交換傳遞全國同行的經驗做法。這是新聞宣傳、調查研究、公益慈善的提檔升級。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深度、廣度、難度都不亞于脫貧攻堅,要完善政策體系、工作體系、制度體系,以更有力的舉措、匯聚更強大的力量,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步伐,促進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權威媒體、專家學者、公益組織等,都是習總書記所說的需要匯聚的“力量”。因此,我們這種“權威媒體+專家學者+公益組織+助力鄉村振興”活動,值得研究總結和推廣。
由著名社會活動家、原海峽兩岸關系協會汪道涵會長之女汪靜女士發起、民政部2015年1月批準成立的啟明公益基金會,是北京一家3A級非營利社會組織。成立八年來,基金會秉持“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中華傳統文化理念,實施了“啟明班”“閱讀點亮人生”“啟明航天獎(助)學金”等扶貧扶智、助老助弱、救危救急等品牌公益項目,為助力脫貧攻堅做出了積極貢獻。期待啟明基金會牢記初心使命,在關愛老小弱勢、助力鄉村全面振興路上,走得更遠、做得更好,為中國公益慈善事業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本文作者郭冬生,系“全國脫貧攻堅先進個人”榮譽稱號獲得者、中華女子學院<全國婦聯干部培訓學院>政策研究室主任、研究員、博士。本文為作者參加由中國互聯網新聞中心<中國網>與啟明公益基金會共同主辦的“鄉村振興”主題宣傳活動座談會上的發言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