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權健”保健品涉嫌傳銷
記者調查發現,“權健”產品的功效并未得到業內專家的認可。從各方面看,這都更似一個“借銷售產品變相拉人頭牟利”的“傳銷”陷阱。“從你提供的資料來看,這家公司確實涉嫌傳銷。”2011年12月14日,濟南市天橋區工商分局一位孟姓工作人員表示,將對此事做進一步調查。
“你們是傳銷嗎?”“不是,我們是直銷。”“你們有直銷牌照嗎?”“沒有......”2011年12月14日,記者調查了山東濟南一家銷售名為“權健”的保健產品的公司。在與“聽課者”共同經歷了近1個小時的“洗腦”后,記者發現,該公司銷售人員不僅向前來咨詢的人士講解產品的“神奇”療效,還積極宣傳成為其經銷商所能帶來的“豐厚”收益。“只要你不斷發展‘下線’,擴展自己的團隊,前期投入很快就能收回,然后就可以坐等豐厚收益。”一名公司銷售人員在“講課”期間說道,“在濟南推廣1年半的時間,團隊人數已經高達3000人,目前做得最好的‘元老’每周的收入在10萬元以上。”不過,記者在隨后采訪以及整理資料后發現,其所謂的高收入對于普通人士來說無疑是“鏡花水月”,“權健”產品的功效并未得到業內專家的認可。從各方面看,這都更似一個“借銷售產品變相拉人頭牟利”的“傳銷”陷阱。療效“神奇”2011年12月14日上午,在濟南市天橋區國際匯鑫大廈內一間不足30平方米的房間里,坐滿了前來“聽課”的人,銷售人員一邊在黑板上羅列著大堆數據,一邊激情四溢地進行著解說。進門后,一名王姓銷售人員(以下簡稱“小王”)接待了記者,并熱情介紹了其公司的產品。據其介紹,其銷售的為權健國際自然醫學集團(以下簡稱“權健”)生產的產品,主要包括中藥飲劑、火療用品、保健鞋墊等,這些產品的治療效果非常好。恰在此時,有兩位患者正在做火療。記者看見,與他們皮膚直接接觸的是一層薄膜,薄膜上面是兩層濕毛巾。只見權健員工在濕毛巾上面撒上酒精,點著火后,又拿起另一條濕毛巾反復蓋上、拿起,循環往復多次。為記者講解的女性銷售員特別提醒說,“這兩層濕毛巾的邊緣要擰到不會出水,不能讓水和酒精溢出毛巾,最上面再蓋上一層濕毛巾即可。”她還說,這是公司取得國際專利的起家產品,非常有療效,操作也很簡單,只要反復做上幾次就可以完全學會,做完后涂抹上他們配套的火療精油便可以了。“治療癌癥、糖尿病、腰椎間盤突出等疑難疾病都有很好的效果。”小王說道。“比如之前一個腰椎間盤突出0.7厘米的患者,用了我們的火療配上骨正基(該公司生產的一款保健鞋墊),前后大約1個月時間便治愈。”上述女性銷售人員在一旁補充道。在兩名銷售人員的一唱一和下,記者很快對其公司的產品產生了興趣。
權健獎金“豐厚”
不過,經過短暫交流后,小王的介紹很快變了味。“你可以聽一下我們的課,對公司產品會有深入的了解。”在小王的熱情邀請下,一名被稱為“二姐”的女人,開始向記者講解該產品背后的“發財之道”。“你只要交納7500元,就可以成為我們的經銷商,隨后就有權發展‘下線’,并從中獲得收益。”“二姐”稱,這7500元并非白交,是按原價購買商品,在成為經銷商后,經銷商除了以后能夠從“權健”半價購買產品,在發展“下線”中所能獲得的一系列獎金還非常“誘人”。據“二姐”介紹,成為經銷商后,可以發展兩條“下線”,分別是A和B,構成完整的第一層;隨后A和B再分別發展他們的“下線”,構成第二層。如此類推,每完成一層構建,作為頂端的經銷商均可以拿到“推廣獎”,其獎金額度為:奇數層構建完成獲得780元獎金,偶數層構建完成獲得1040元獎金。另外,經銷商在構建完前兩層后,還可以獲得“培育獎”3000元。如此推算,經銷商僅需要完成前5層的構建,就可以將之前投入的7500元本金賺回來。當然,這并不意味著結束。除了上述兩個獎金項目,“二姐”又介紹了“合作獎”、“銷售獎”等多個獎項。
權健陷阱“誘人”
7500元對于大多數老年人來說顯然是一筆不小的投入。然而,“權健”的種種獎勵制度更像是一個陷阱,其獎金遠沒有想象的那么高,這7500元的投資最終很可能“打水漂”。記者注意到,“權健”的獎金制度中,有很多看著很高的獎勵是根本拿不到的。比如,經銷商靠從A、B兩條“下線”的延伸獲得推廣獎,即靠兩條腿走路,但是如果“一條腿長,一條腿短”,那么經銷商所獲得的“推廣獎”只能根據腿短的計算。比如,A線發展了2層,B線發展了5層,那么經銷商只能按照2層拿錢,無法從B層多發展的3層中獲得收益。同時,“權健”的另一種“合作獎”中表明,經銷商可以從其“上線”推廣獎中獲得10%的獎金,而如果上線沒有推廣獎,那么可以從“上上線”的推廣中獲得10%的獎金。但是,實際情況是,如果你的上線沒有推廣獎,則意味著他的“腿”沒有變長,那么他頭上的一系列上線都不會有推廣獎,你也絲毫拿不到“合作獎”。
藥監局:保健品不具備治病功效
調查中記者發現,該公司所銷售的“權健”產品也被蒙上了一層神秘面紗。記者注意到,這家銷售“權健”產品的公司門前沒有任何經營牌照,屋內也沒有工商登記證等營業執照。在記者的一再追問下,其員工所宣稱的產品從“藥”降為“保健品”,隨后又降為“食品”,其可信度讓人懷疑。記者從其產品包裝上看到,其批準文號并非國藥準字號,而是食字號。2011年12月14日,記者帶著問題咨詢山東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一位陳姓科長,他表示若為保健食品,產品包裝上必須有俗稱“藍帽子”的保健食品標志,即保健食品批準文號。記者從“權健”一款“牡蠣(固體飲料)”產品包裝上并未看到類似標記。上述陳姓科長表示,如果此產品一無國藥準字批準文號,二無保健食品批準文號,只能按普通食品對待。若不是藥品,就不能宣傳其具有治療疾病的作用;若為保健食品,更不能按藥品宣傳療效。山東省中醫院一位陳姓骨科主治醫師曾對《經濟導報》記者表示,從未聽說過“火療”可以治療骨病。“骨刺、骨質增生等疾病目前還無法實現根除,只能是通過理療或藥品來緩解和消除癥狀的存在,就算是手術也只是切除骨刺,實現不了對此類疾病的徹底消除。”
工商部門:權健涉嫌傳銷
產品受質疑,獎級制度又是陷阱重重,更危險的是,這種類似傳銷的運營模式已經觸及了多項國家法規“紅線”。比如,國務院公布的《禁止傳銷條例》中對傳銷的定義為,組織者或者經營者發展人員,通過對被發展人員以其直接或者間接發展的人員數量或者銷售業績為依據計算和給付報酬,或者要求被發展人員以交納一定費用為條件取得加入資格等方式牟取非法利益的行為。“我們是直銷。”當記者提出對其性質的懷疑時,小王向記者解釋。不過,在商務部核準的28家獲得直銷經營許可并完成服務網點核查備案的企業中,并沒有“權健”的名字。小王也承認,公司并沒有直銷牌照。顯然,如果按照上述兩條明文規定,這家公司要么是非法直銷,要么是打著直銷幌子的非法傳銷。更有跡可查的是,據報道,2011年3月26日,傳銷組織“權健自然醫學”的4名特級傳銷頭目在家人陪同下,走進聊城市東昌府區公安分局投案自首,4人涉案金額均在450萬元以上,合計近2000萬元。“從你提供的資料來看,這家公司確實涉嫌傳銷。”2011年12月14日,濟南市天橋區工商分局一位孟姓工作人員表示,將對此事做進一步調查。
“權健”總部:傳銷方式是經銷商個人行為
一段時間以來,權健國際自然醫學集團涉嫌傳銷屢遭曝光。近期,本刊陸續接到北京、青島、濟南、三河等地消費者的投訴,稱有人以加盟的方式拉他們入伙,還宣稱其產品對“治療癌癥、糖尿病、腰椎間盤突出等疑難疾病都有很好的效果。”帶著種種疑問,1月4日,記者驅車“權健”總部進行了采訪。記者一行按照其網上公布的地址輾轉3次才找到權健自然醫學集團總部,客服部副總經理朱小姐接受了記者的采訪。在與朱小姐的交談中記者了解到,“權健”目前尚未取得直銷牌照,正在走程序等待審批。此說法記者在“權健”所在轄區工商局得到證實。對于“權健”產品的屬性,朱小姐表示,該“權健”系列產品既不屬于藥品,也不屬于保健品,是食品。對于經銷商對外宣傳的“權健”是藥品,而且產品對于癌癥、糖尿病、腰椎間盤突出等疑難疾病都有很好的效果,朱小姐解釋說:“那是經銷商的行為與公司沒有任何關系,像這樣的經銷商我們是會和他們解除合同,不受保護的。”而對外宣稱的療效,朱小姐表示該系列產品具備一些治療功效。關于權健自然官網對外公開銷售的核桃酒有沒有批文時,朱小姐告訴記者沒有。至于“權健”采取“傳銷”方式發展業務的行為,朱小姐同樣告訴記者這個和公司沒有關系也是經銷商個人行為。記者注意到,一些公開報道中將天津“權健”董事長束昱輝譽為“當代神醫”,并稱每天找他看病的人少則幾十,多則上百。對此,記者詢問朱小姐束昱輝是否學過醫學專業,是否是醫生,有沒有行醫資格證時,朱小姐說“束總從來不看病,學過醫學但是哪家學校不清楚,不是醫生也沒有行醫資格證。”關于經銷商對外宣稱產品可以治療病人這一問題,朱小姐說:“這樣做是違法的,只有權利推薦病人去權健自然醫院看病。”記者隨即詢問:“權健自然的醫院在哪里?”“在四川成都錦江區。”“其他地方沒有權健自然的醫院嗎?”“都在立項和籌建當中。”朱小姐如是說。
- 權健,傳銷
- 文章鏈接:http://m.redlee.cn/news/html/40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