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日起 這項條例將規制新型消費業態 助力安全消費環境
網絡直播、盲盒銷售、跨境電商......新消費模式給大家帶來消費新體驗的同時亦有大數據殺熟、誘導式消費等不少市場隱憂
近日,上海市十五屆人大常委會第四十二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上海市消費者權益保護條例(修訂)》,將于2022年8月1日起施行。
此次修訂最大的亮點,即回應社會普遍關注的熱點難點,對新型消費業態經營者的義務作出特別規制,助力營造安全放心的消費環境。
盲盒銷售:公示抽取規則,違者最高罰10萬
作為新消費模式,盲盒的市場效應這幾年飛速上升。盲盒經濟如火如荼的同時,盲盒亂象層出不窮,市場爭議也從未停止。喜愛收藏的孫先生反映,他花1200元買了一款商家號稱價值超過2000元的盲盒,買來后才發現里面是沒人要的“過時貨”,價值不到500元。
盲盒入“盲途”,如何給這一市場劃條法律紅線?此次修訂著重規范隨機銷售經營者的底線義務,明確經營者應當以顯著方式公示抽取規則、商品或者服務分布、提供數量、抽取概率等關鍵信息。經營者實際的市場投放應當與公示內容相一致,不得篡改抽取概率,改變抽取結果。同時,明確開展隨機銷售活動不得違反法律、法規規定、不得違背公序良俗;鼓勵隨機銷售經營者通過建立保底機制等方式,維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此次修訂還規定了罰則。經營者以采取隨機抽取方式向消費者銷售特定范圍內商品或提供服務的,未以顯著方式公示抽取規則、商品或者服務分布、提供數量、抽取概率等關鍵信息的,由有關行政管理部門處三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處三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的罰款。
網絡直播:平臺經營者若不提供必要數據,最高罰50萬
網絡直播興起帶動了直播帶貨等活動,但也夾雜不少直播亂象。在某電商平臺上,直播間主播拋出一個鏈接誘導消費者買一個200元的箱子,號稱是1000多元的高端品牌,結果粉絲收到的卻是幾十元的義烏貨。
網絡直播營銷平臺該承擔什么責任,直播間運營者該承擔什么責任,直播營銷人員又該有什么責任和義務,條例都一一作了規定,這也是此次修訂的一大亮點。修改后的條例明確,網絡直播營銷平臺應當加強對直播間內鏈接、二維碼等跳轉服務的信息安全管理;直播間運營者應當標明直播間內鏈接、二維碼等跳轉所對應的商品或者服務的實際經營者,直播間運營者未標明實際經營者的,應當對消費者合法權益的損害承擔相應的責任。條例還明確,在直播內容構成商業廣告時,直播間運營者、直播營銷人員應當履行廣告發布者、廣告經營者或者廣告代言人的責任和義務。根據修改后的條例,如果直播平臺經營者未履行義務責任,未提供有關記錄以及其他必要的信息、數據等的,由有關行政管理部門責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處二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責令停業整頓,并處十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的罰款。
競價排名?依法顯著標明“廣告”
打開外賣軟件首頁,你以為排名越靠前就是越優質的商家,殊不知,有些商家是通過競價排名的方式,直接進入首頁附近推薦商家的靠前名次。
競價排名一直備受爭議。互聯網平臺上的一些推薦,看上去是消費者的自主搜索,實際上是商家的營銷行為,是競價排名的結果。普通消費者沒法辨別出哪些是廣告,哪些是營銷行為,這是對消費者權利的侵犯,經營者也沒有做到誠實守信。而此次條例明確了經營者公示義務,經營者通過互聯網媒介,以競價排名等互聯網廣告形式推銷商品、服務的,應當依法顯著標明“廣告”。雖然不可能通過一條法規就能杜絕競價排名,但設置了一條底線,消費者如果相關權益受到侵害,以此為法律依據可以進行投訴或訴訟。
大數據殺熟?經營者不得實行不合理差別待遇
定了同一航班到同一目的地,高頻會員用戶卻發現熟客反而收費更高。同樣的送餐時間、地點、外賣平臺,會員卻比非會員多付錢。當前,越來越多的企業利用大數據分析評估消費者的個人特征用于商業營銷,但也有一些企業利用個人信息搞大數據“殺熟”,對不同群體進行差別定價,實行“價格歧視”,這種現象備受消費者詬病。
此次修改明確,互聯網經營者不得實行不合理差別待遇。按照修改后的條例,“經營者利用消費者個人信息進行自動化決策的,應當保證決策的透明度和結果公平、公正,不得對消費者在交易價格等交易條件上實行不合理的差別待遇。”
彈窗廣告霸屏?要確保能一鍵關閉
很多人都有過這樣的抓狂時刻:開開心心剛打開電腦,就冒出一些彈窗廣告,更讓人糟心的是,這些廣告想屏蔽也屏蔽不了。
此次修法明確,互聯網經營者對視頻插播等形式的廣告提供一鍵關閉功能等義務。按照修改后的條例,經營者不得以無關信息侵擾消費者。經營者未經消費者同意或者請求,或者消費者明確表示拒絕的,不得向其發送商業性信息。消費者同意經營者向其發送商業性信息的,除雙方另有約定外,不得增加消費者的費用。經營者向消費者以彈出等形式發送廣告的,應當顯著標明關閉標志,確保可以一鍵關閉。
沉迷網絡游戲?有時長、消費限制等要求
不少家長頭疼孩子沉迷網絡游戲。為了上網,有的孩子綁定奶奶身份證玩游戲,追著奶奶刷臉登錄網絡游戲。還有的孩子背著父母購買大量網絡游戲賬號、裝備,不知不覺中花了很多錢。
此次修訂明確了網絡游戲經營者對參與網絡游戲消費的未成年人履行特別保護義務,應當符合法律、法規和國家有關規定對時間、時長、消費限制、內容等的要求。網絡游戲經營者應當按照規定,通過電子身份認證等技術,要求未成年人以真實身份信息注冊并登錄網絡游戲。此次修改還規定了跨境電商零售進口經營者、跨境電商第三方平臺的消費者權益保護義務。包括跨境電商零售進口者的商品質量安全責任,第三方平臺經營者對零售進口商品明示義務等。同時,完善金融服務經營者告知義務,要求對于利率、費用、收益及風險等重大信息,使用足以引起消費者注意的方式進行標識、予以說明。來源:上海市場監管 上觀新聞
- 直銷,直銷企業
- 文章鏈接:http://m.redlee.cn/news/html/405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