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NUSKIN:擁抱新零工經濟,從不確定中贏得未來
2022年,是突圍之年。國際格局波動和國內疫情沖擊帶來的壓力毋庸置疑,很多人離開慣性的生活,調整思考與行動模式,努力從波動和意外中突圍,贏得屬于自己的未來。
對于企業與個人來說,這種突圍是從對不確定性的認知開始。
7月18日,如新攜手澎湃新聞舉辦 “在不確定中贏得未來”主題論壇,正是一場認知突破與重塑的聚會。上海交通大學安泰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何帆、潤米咨詢創始人劉潤和如新中國運營發展副總裁孫可江三位大咖云端相聚,共同探討新零工經濟時代,如何在不確定性中發現并創造確定性。
“從長期看,中國經濟定會繼續向前發展。其中一定有巨大的確定性和市場潛力。”在當日論壇主題演講中,何帆表示未來,“個體和平臺公司、生態公司之間會形成一個新的關系,個體將獲得更多機會與支持,擁有更為自由的騰挪空間。”
彈性能力的高低影響騰挪空間的大小。劉潤認為,讓自己具備彈性,是今天幾乎所有人,特別是年輕人需要具備的一種能力。“其實對整個社會來說,零工經濟就是一個巨大的彈性。發揮著人才‘水庫’的調節作用。”
阿里研究院估計,到2036年中國會有高達4億的勞動力將通過網絡自我雇傭和自由就業,相當于中國總勞動力的50%。社會結構變化推動零工經濟不斷拓展新價值空間,尤其是年輕一代在勞動力市場的參與度對經濟增長影響巨大。2020年,如新就曾攜手澎湃新聞共同舉辦了一場《“新”青年敢不同》的主題論壇。在那次論壇上,如新提出,數字化的趨勢愈發明顯,年輕人所面臨的挑戰與機遇也因此成倍增長。
兩年過去,疫情加速了我們的生活數字化進程,經由社交媒體等網絡渠道,零工經濟的匹配效率、工作形態變遷的社會接受度、以及靈活就業平臺的普及應用度日益提高。在這一契機的驅動下,如新發布了全新“Empower Me”戰略。據孫可江介紹,“Empower Me” ,通過產品、科技和社群這三大核心因素,把有相同產品需求、相同事業追求的人組織起來,構建起一個閉環的生態圈,“面對不確定的未來,我們要積極順應零工經濟趨勢,帶動更多企業積極加入賦能就業者行列,開放平臺資源,為就業者提供多元化的職業選擇。”
當下,我們需要擁抱變化的勇氣,但我們不做“孤勇者”。數智化時代,企業為個人提供自我成長的平臺,個人推動企業實現超越自我的變革,企業發展和個體崛起之間相輔相成。本次論壇在上海如期舉辦,也是在不確定形勢下,帶給我們更多確定性的信心。
面對挑戰不服輸,“一人企業”正當時
“確定性和不確定性就是個雙胞胎,機遇和挑戰一直是存在的,”何帆認為,我們關注的重點在于怎么平衡地去看這個問題。除了疫情,氣候與地緣沖突等原因,數智化的發展也引發了各種不確定性。現在風光的行業,可能幾年之后就沒那么香了;現在需要很多專業人士去完成的工作,可能再過幾年會被人工智能所替代。
與此同時,居家辦公、線上會議,直播購物等都變得更加流行,這些都成為靈活用工、靈活就業發展的催化劑。年輕一代的價值觀念也在發生變化,他們比長輩更難接受權威,也不會只為金錢而工作,不想只做職場中的一顆螺絲釘,更愿意在工作中找到一種掌控。
新的變化會激發新的趨勢。何帆用一個詞來概括這個中國經濟的小趨勢,即“一人企業”。告別按部就班的職業規劃,越來越多年輕人想做斜杠青年:“他們在把自己變成‘一人企業’:一個新型的創業者,從事一份自己喜歡的事業。”
數字經濟的崛起為“一人企業”形成奠定了基礎。創業者可以把生產,銷售,財務,人事等繁雜事務外包給合適的數字平臺和生態企業。所謂的一人企業,其實是站在平臺生態上的一人+N多支持。
宏觀經濟與個人生活都面臨著挑戰,但是年輕一代不服輸,要把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一人企業”體現的一種不服輸的精神。何帆鼓勵大家培養一種“曠野生存能力”——“哪怕你在曠野之中,只剩下你一個人了,你振臂一呼,你發現旁邊還有人愿意追隨你,這是曠野生存能力。”
保持彈性,找到適合自己的容器
曠野的話題激發了當天論壇圓桌的一個小高潮。我們為什么會身處曠野之中?在劉潤看來,曠野形容的是一個相對陌生的情境,“環境變了,熟悉的東西被拿走了,我們立刻生活在了我們不熟悉的情況中。”
作為《底層邏輯》一書的作者,他主張看清事物之間的共同點,即“底層邏輯”。“因為只有底層邏輯在面臨新變化,能夠應用到新的變化里,產生新的方法論。”建立核心能力是個人成長的底層邏輯之一, “能力強大到了一定的程度,就算你沒有在短時間之內找到好的機會,這就叫不確定性,但是長期來看一定有價值。”保持彈性正是當下人非常需要的應變能力之一。
如何具備彈性?劉潤認為,零工經濟向整個社會提供了巨大的彈性,通過勞動力資源分配重置,其體現的底層邏輯是效率,“零工經濟的時代,優秀的人可以找到實現自我價值最大化的途徑。”
未來的時代依然會有很大的變化,變化帶來機會、動蕩、激動和茫然。但是,不管怎么變,不管競爭如何激烈,只要我們擁有自己的核心能力,我們從一個行業出來時,零工經濟會是最大容器,它接納我們,培養我們,直到我們找到自己的下一個容器。
Empower Me,為更多人賦能
“曠野生存”話題也打開了孫可江的腦洞,他想起了一個遼闊的虛擬新世界,等待人們前來探索。如新的Empower Me戰略應運而生,“如新希望給年輕人提供一個類似于像曠野一樣的,讓你能充分發揮才能,海闊天空的生態空間”。
Empower Me涵蓋了產品,科技和社群。產品方面,包括八月即將上市的ageLOC LumiSpa iO;科技層面,一款肌膚測評系統Vera APP也將于今年八月份同步上線;社群方面,鏈接分享孕育了多種機會,最終可形成一個具備彈性的,可持續發展的閉環生態圈。
隨時變幻的市場及用戶需求,短視頻、社交電商等數字商業新玩法,以及蓬勃發展的零工經濟時代,這些都讓企業面臨直接而具體的系統不確定性,壓力是推動前行的動力。據悉,自2017年起,如新先后與阿里云和騰訊合作,推動公司的數字化轉型。2021年,如新收購了全球新興的社交電商公司Mavely,以加快公司在社交電商的布局。未來,如新將持續投入將近五億美金來進一步搭建提升公司數字生態體系。
“現代管理學之父”彼得·德魯克說過“無人能夠左右變化,唯有走在變化之前。在動蕩不定的時期,變化就是準則。只有將領導變革視為己任的組織,才能更好生存與發展。”創新固然重要,但如新覺得跟創新一樣重要的是公司的應變能力,包括企業的應變、戰略前瞻和決策改變的能力,因為這會保證企業創新沿著正確方向。
據悉,如新今年宣布了公司2025愿景,致力于成為全球美麗與健康共融的領導品牌。
與如新2025愿景相對應,最新發布的Empower Me戰略,也是公司及時順應零工經濟與社交電商的蓬勃發展,做出的一個最新的戰略調整。孫可江相信,“只要我們執行好這個戰略,做好數字生態的布局,我們一定能夠實現我們的愿景目標。”
結語
今年4月,世界經濟論壇發布了2022年全球風險報告(Global Risks Report 2022),并介紹了最新的 “全球風險感知調查”(GRPS)結果。GRPS顯示,只有16%的受訪者對世界前景感到積極和樂觀。《全球風險報告》鼓勵大家擺脫常規周期的思維限制,制定未來數年的行動計劃,并強調合作對于實現更加均衡、快速的全球復蘇至關重要。
如何在不確定性中,發現未來必然的趨勢走向?什么才是合作達成的最佳契點?
作為現象級暢銷書《變量》的作者,何帆通過觀察與調研,持續記錄中國經濟的發展變遷。在本次論壇現場,他明確給出了四字建議:“國強民富”,“無論是企業長期戰略制定,還是個人找工作時考量企業和平臺,圍繞這四個字,就能夠順勢而為,就是把握住了最大的確定性。”
“Empower Me就是為自己賦能,為消費者、為經營者和合作伙伴賦能,為整個社會賦能”,面對百年不遇之大變局之機遇與挑戰,孫可江表示,如新希望為更多人提供平臺與機會,積極履行企業社會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