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旬老人網上理財竟是養老詐騙 銀行工作人員聯合民警及時勸阻
原標題:65歲老人到銀行辦業務,工作人員攔下后偷偷報了警...民警一查,果然
“投資總是有風險的,我自己心里有數。”
“你們為什么攔著我?”
“不幫忙就算了,我去別家銀行!”
近日,上虞區公安分局曹娥派出所民警聯合銀行工作人員及時為六旬老人揭穿騙子騙局阻止了一起詐騙案件的發生。
銀行工作人員發現端倪報警
7月6日下午4時許,家住曹娥街道的吳大媽來到轄區一家銀行,請求柜員幫忙轉賬1700元。
“大媽,這人你認識嗎?這錢轉過去是做什么用的?”“網上認識一個月了,準備買點理財產品。”吳大媽的回答引起了銀行工作人員的警覺。“近年來投資理財類詐騙頻發,社區民警時常開展反詐宣傳,特別是老年人,極易上當受騙。”銀行工作人員懷疑吳大媽遇到了詐騙,反復提醒她。
“投資總是有風險的,我自己心里有數。”然而,吳大媽仍固執己見。“大媽,這錢真不能轉,不是不幫你,這怕是個騙子,錢轉出去可就回不來了!”銀行工作人員極力勸說。
“你們不肯幫忙,那我換一家銀行。”沒轉賬成功的吳大媽打算離開,無奈之下,工作人員只好一邊拖住她,一邊報警求助。
民警爭分奪秒上門勸說20分鐘成功止損
“看緊大媽,千萬別讓她轉賬,我們馬上就到!”接到報警,曹娥派出所民警孟成昂火速趕往現場。
“你們為什么攔著我?”此時, 吳大媽正與銀行工作人員爭執不下。民警趕緊上前勸解,耐心詢問后才了解事情的來龍去脈。
“你好,我是西安投資理財公司的經理,有多款理財產品可以選擇,感興趣的話可以加好友細聊。”6月初,吳大媽接到一個陌生來電,對方熱情介紹著各款投資產品。
之后,對方與吳大媽聊了一個月多,誠意滿滿,不但推薦了多款線上投資的好項目,而且時常發來課件視頻供她學習參考。鑒于吳大媽比較保守,對方推薦了一款物廉價美的養老投資項目。
“吳大媽,這個項目最適合老年人購買,就像買保險一樣買份保障,以后還有分紅返利,只要你轉賬給我,我們這邊可以直接幫辦,方便快捷。”在對方忽悠下,吳大媽很是心動,選擇小試牛刀,便來到銀行操作轉賬。
“您看,網上有很多投資養老項目被騙的信息,視頻和新聞都有。”民警拿出手機,把相關案例遞給吳大媽看,詳細講解詐騙分子的相關套路手段。
“你要還是不信,我給他打個電話,一試便知!”視頻通話連接成功后,做賊心虛的騙子一看是警察,還沒等民警開口,就匆匆掛了電話,隨后電話一直無人應答。
“原來真是騙子,好險,錢差點就轉出去了,多虧了你們!”吳大媽這才醒悟過來,連連向民警及銀行工作人員道謝。
養老詐騙套路滿滿
吳大媽遭遇到的是典型“養老”陷阱。近幾年,打著“理財”、“保健品”甚至“傳銷”為名的不法分子紛紛盯上了一些手里有一定存款的老年人,老人稍不留神可能帶來難以承受的財產損失。
他們的套路大多是這樣:
雞蛋水果免費領、養生課堂隨便聽...不法分子通過散發傳單、口口相傳、上門推銷和撥打電話等方式,誘惑老年人參與所謂的活動、講座和線上課堂。
打親情牌博取老人信任,一對一與老人進行聊天,經常噓寒問暖,再施以小恩小惠,騙取老人信任。
高回報忽悠老人投資利用前期建立的信任,虛構項目、偽造資質,以虛假承諾的保本保息、高額回報,忽悠老年人投資。
警方提醒
1、“世上沒有免費的午餐”,看好自己的“錢袋子”。打消“用小錢賺大錢”、“吃小虧占大便宜”或“不勞而獲”的念頭,凡是有人要老年人出錢的時候,一定要多一個心眼兒,不能輕易將自己的錢拿出來、送出去。任何通過電話、短信要求您對自己的存款進行銀行轉賬、匯款的,千萬不要相信。
2、中老年消費者面對高額回報的宣傳時,更需提高警惕,多和家人、子女商量,增強自我保護意識,謹防落入詐騙陷阱。
3、如不幸遭遇詐騙,及時向公安機關報案。
子女一定要多抽出點時間陪伴老人,多噓寒問暖,兒女的陪伴才是給父母最好的精神保健品。
[此文來源:紹興市公安局,版權說明:以上文字及圖片來源于網絡,僅供學習和交流使用,不具有任何商業用途,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平臺贊同其觀點。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版權或來源標注有誤,請及時和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迅速處理,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