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政協委員胡國安:稅惠“甘霖”激發企業創新活力
綠之韻生物工程集團有限公司不斷強化產品科研攻關
紅網時刻新聞5月27日訊(通訊員 張崴 劉禮)“制造業緩稅相當于國家給的短期無息貸款,有效釋放了公司資金運轉壓力。”談到制造業的階段性緩稅政策,綠之韻生物工程集團有限公司副總裁劉淑娟豎起大拇指。她整理了去年四季度至今的數據,“一共享受緩繳稅款1000多萬元,對于公司的資金暢通、科研投入、項目建設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綠之韻生物工程集團有限公司總部位于瀏陽經開區,是一家集科研、開發、生產、銷售、服務于一體的現代化高科技公司,主營產品涵蓋健康食品、護膚品、日用品以及健康生活等多個系列。多年來,綠之韻集團通過“自研”與“產學研”不斷強化產品科研攻關,目前擁有6個種植基地、3個生產基地。
“保健產品研發周期長、投入大,還需引進和儲備大量科研人才,持續的資金投入確實讓企業倍感壓力。”湖南省政協委員、集團董事胡國安表示,得益于國家減稅降費系列政策的持續推進,企業得到了“真金白銀”的助力,集團發展逐步駛入“快車道”。2021年,集團在新化縣建設黃精原料生產基地,11月底,博士后科研流動站協作研發中心正式投入使用,自主研發再添新動能。
“從高新技術企業的低稅率優惠、研發費用加計扣除,到現在的稅費緩繳,稅惠幅度不斷擴大,讓我們在投入研發、升級裝備時也更有底氣、更有信心。”胡國安介紹,集團高度重視原材料品質,以產品為導向堅持自主種植、自主研發,近兩年持續按每年1000多萬元的規模投入科研,同時也要花費大筆資金進行種植基地建設維護和制造設備的智能升級。而去年一年,僅高新技術企業和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的優惠,就給企業帶來1600多萬元的減免,“極大地鼓舞了企業上下的發展信心。”
在談到今年以來組合式稅費支持政策時,胡國安形象地比喻道:“對于制造業來說,它就如同春日‘甘霖’,能幫助企業更好地應對原材料、物流成本上漲等挑戰。”他表示,綠之韻集團將會充分利用這份“紅利”,投入更長遠的產業創新規劃,在由“制造”向“智造”升級的同時,積極新增就業崗位回報社會,打造民族品牌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