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治友德:雨水春始發 養生重點要記下
今日雨水。“正月中,天一生水。春始屬木,然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后繼之雨水”。東風解凍,散而為雨,在雨水節氣前后,氣象意義上春天就開始正式到來,但此時恰逢寒冷的冬末向溫暖的早春過渡之際,氣溫雖然回升,但余寒仍會不時而至;冷暖不均的氣候,還容易使人心神不寧,情緒波動,影響身心健康。所以,雨水節氣養生要注意以下幾點:
飲食養生:
省酸增甘 注意脾胃
《黃帝內經》指出“春主肝”,在春季時節肝臟的活動比較旺盛,肝木易克脾土,飲食如不注意很容易損害脾胃。同時,因為降雨的增多,濕氣加重,濕邪易困擾脾胃,所以在飲食上宜遵循“春七十二日,省酸增甘,以養脾”的飲食原則。調理脾胃可以有效地提高機體免疫功能,而雨水節氣是一年中調理脾胃的好時機。這個時節飲食的基本原則是谷類食物為主,食物多樣,保證能量的充足攝入,可做成雜糧粥等,動物性食物適量食用。
另外,雨水時天氣逐漸轉暖,早晚溫差較大,風邪漸增,風多物燥,人體易出現皮膚脫皮、口舌干燥、嘴唇干裂等現象,故此時應多吃新鮮蔬菜、水果以補充水分。
行為養生:
春捂保暖 關注睡眠
所謂“春捂秋凍”,雨水要注意保暖,不要過早減少衣物,以緩慢調整身體的陰陽平衡,適應新的氣候條件。寒多自下而起,傳統養生主張春時衣著宜“下厚上薄”。對于“春捂”,需注意“捂”兩頭,即重點照顧好頭頸與雙腳,盡量避免感冒、氣管炎、關節炎等疾病發生。
中國古人將睡眠稱為“眠食”,曾國藩曾言“養生之道,莫大于眠食”。《黃帝內經》中記載:“人臥血歸于肝”,而在春季應“夜臥早起”。現代醫學研究證實,睡眠時進入肝臟的血流量是站立時的7倍。流經肝臟血流量的增加,有利于增強肝細胞的功能,并加快營養物質的代謝,從而維持機體內環境的穩定,抵御春季多種傳染病的侵襲。在高質量睡眠狀態下,體內會出現一系列有利于生理、生化的變化,起到強身健體的作用。
心理養生:
調整心態 開朗恬淡
雨水氣候多變不定,冷暖交替頻繁,很容易引起人的情緒波動,使人出現精神抑郁、憂思不斷等表現,尤其對一些慢性疾病,如高血壓、心臟病、哮喘患者更是不利,對健康造成較大影響。
肝喜順暢而惡抑郁,保持心平氣和的狀態,有助于肝氣平穩,脾胃才更得安寧,因此雨水節氣心理養生至關重要。我們應盡量調整心態,與人為善,開朗豁達,心情恬淡,有不如意事也不要太過鉆牛角尖,及時從不良情緒中脫身而出。
春雨萬物始發;耕耘播種希望。
祝大家在美好的春光里,
科學健康養生,幸福天天相伴~~
- 和治友德
- 文章鏈接:http://m.redlee.cn/news/html/359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