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心!名為“養老服務”實則非法集資
近期,一些地方養老服務機構、企業打著養老服務、健康養老名義,承諾高額回報,向老年人收取會員費、床位費等手段,實施侵害老人權益的非法集資、傳銷等犯罪,給老年人造成嚴重財產損失。
記者從區打非辦獲悉,一些不法分子針對老年群體金融知識缺乏、防范金融風險能力較弱的特點,打著“養老”旗號,開展非法集資活動。以下幾類活動不同于正常養老,都存在較大風險隱患,廣大老年人和家屬應提高警惕。
高額返利無法實現。返利資金主要來源于老年人繳納的費用,屬于拆東墻補西墻。多數養老服務機構、企業不存在與其承諾回報相匹配的正當服務實體和收益,資金運作難以持續維系,高額返利僅為欺詐噱頭。
資金安全無法保障。一些養老服務機構明顯超過床位供給能力承諾服務,或超出可持續盈利水平承諾還本付息,并以辦理“貴賓卡”“會員卡”“預付卡”等名義收取高額會員費、保證金或者為會員卡充值,吸收公眾資金。大量來自公眾的資金未實施有效監管,由發起機構控制,存在轉移資金、卷款跑路的風險。
運營模式存在違法風險。一些養老服務機構銷售虛構的養老公寓、養老山莊,或者以投資、加盟、入股養生養老基地等項目名義,承諾返本銷售、售后包租、約定回購等方式吸收資金,存在非法集資風險。
區打非辦在此提醒廣大群眾,根據《防范和處置非法集資條例》有關規定,國家禁止任何形式的非法集資,組織實施非法集資應承擔相應責任,參與非法集資風險自擔。廣大市民應增強風險防范意識和識別能力,自覺遠離非法集資,防止利益受損。如發現涉嫌非法集資違法線索,可向重慶市(區打非辦)、(區經偵支隊)舉報。
[此文來源:大渡口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