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鳥與無限極聯手打造數字供應鏈,共迎數字時代
企業信息化是對企業管理和運營中的流程和數據進行標準化和自動化的過程。過去幾十年,ERP、WMS、CRM等就是企業信息化落地實踐的代表,但是信息化并沒有讓企業的主營業務和商業模式發生根本性的變化。2021年,國家對數字化發展做出系統布局,提出迎接數字時代,以數字化轉型整體驅動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改革。當前,數字化轉型已成為實體企業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必答題。在數字化轉型的道路上,最有價值的,便是供應鏈的數字化。
菜鳥聚合阿里巴巴20余年的供應鏈生態能力,為企業創設多端、跨場景運營的數字供應鏈基礎,掀起各行各業的數字化、智能化轉型,一大批企業正借此迎來數字化變革,實現業績超預期增長。
在這個過程中,對于企業的供應鏈數字化轉型,菜鳥形成了以下判斷,同時也是大多數企業當前面臨的困難:
1、企業的數字化轉型關鍵要看供應鏈的數字化轉型;
2、供應鏈數字化轉型是企業的一號位工程,必須是供應鏈負責人或CEO掛帥;
3、供應鏈數字化轉型不會一蹴而就,必須經歷信息化、數字化、智能化的過程;
4、IoT是供應鏈數字化轉型最重要的基礎設施之一;
5、供應鏈控制塔是供應鏈數字化轉型非常有效的抓手。
供應鏈轉型的最終目標是為客戶創造價值,更好、更高效地滿足需求,助推企業建立決定性的競爭優勢。
“無限極作為一家直銷企業,在管理著國內、國外,B端/C端的復雜渠道網絡的同時,更要建立和維護橫跨健康食品、護膚、日化、家居用品等截然不同的供應鏈類型,沒有數字化的加持,將很難在日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勝出。”無限極產品供應總經理劉耀軍說。
無限極作為追求極致客戶體驗的公司,高質量的客戶交付能力是供應鏈部門的追求目標之一。無限極要服務近7000家專賣店以及龐大的電商業務群體,此前固定區域發貨的模式,導致倉庫之間的庫存互相沒有被打通,成為一個個“孤島”。同時,成品計劃從B端走向B+C端混合領域,計劃品倉矩陣涉及4000+個,品倉決策相對簡單,大多RDC全品鋪貨策略, 手工數據處理量大,無法做到周全且精準的考慮,不能保證全局最優化供給運作;橫跨五個品類,七大品牌,200余款產品,自營工廠+外協工廠的制造模式,不同供應鏈之間的計劃安排/制造工藝/生產過程所形成的復雜的供應鏈體系;無限極在信息化進程中,從流程及特定應用場景的角度,引入或者建設了解決特定業務領域問題的多套垂直的IT系統或套件,但是業務能力和系統不互通、不共享,形成了一個個“系統煙囪”和“數據孤島”。
基于無限極現狀,菜鳥通過打造無限極供應鏈履約中臺,做到了共享庫存,倉與倉之間、倉庫與門店之間可以調撥、共享,形成全國庫存“一盤貨”。同時,讓專賣店庫存加入了整個履約網絡,拉寬整體貨品的SKU寬度,快速響應終端消費者的多變需求,降低全渠道的庫存量,也極大地降低了物流成本,真正為企業做到了降本增效。“門店對庫存是不感知的,當門店接到100件訂單時,可能對應的區域倉里只有90件貨,在以前就出現了缺貨。但現在通過菜鳥的履約中臺,就能看到其他倉有富余的庫存可以周轉,這個過程不需要人工介入,就能實現智能調撥,提高客戶的高質量的交付能力。”菜鳥物流科技產技負責人畢江華說。
據悉,全國庫存“一盤貨”讓無限極的供應鏈更加“聰明”。一個典型例子是,目前無限極每個月增加了400多萬的訂單銷售機會,這部分增加的訂單,正是履約中臺讓計劃和庫存更精準之后,“富余”出來可供周轉銷售的庫存。
同時,菜鳥幫助無限極重塑了成品需求預測制定和調整的流程,并把算法引入到供應鏈計劃平臺中,輸出了智慧供應鏈計劃及智能補貨調撥的解決方案,可以快速發現問題并制定針對性策略。
針對需求計劃,菜鳥對無限極歷史銷量中的噪點進行分析識別,并提供噪點剔除/填充配置,系統將根據完成噪點處理后的歷史銷量生成基線銷量。同時設計了多種算法模型用于計算基線預測,支持預測算法的訓練和選擇,并將根據所選擇的算法模型結合基線銷量產出基線預測。還設計了分倉比推薦和維護功能,用于將全國需求預測進行分倉維度分解,同時支持人工進行調整功能。
針對智能補貨與調撥,菜鳥通過算法能力解決了以往人工大量處理數據問題,尤其是在補調的參數制定、補貨量湊整車等復雜操作方面,這種線下向線上的計劃運作方式轉移,不僅提升了人效,而且通過大數據的萃取分析,使得數據更加精準,保證供應鏈供給運作全局最優解。
“無限極與菜鳥在數字供應鏈轉型的合作中,使無限極從更高的智能化緯度,審視、設計、重組端到端的供應鏈,并為實現供應鏈生態圈領先競爭力而打好基礎。”無限極產品供應總經理劉耀軍說。
在完善了交付環節的數字化能力建設后,下一步無限極將對生產制造端數字化進行投資。未來,菜鳥和無限極將繼續攜手在供應鏈數字化及企業數字化的更多領域進行突破,共同把握數字化發展機遇,扎實推動數字化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