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晨和金宜萊黃金究竟是致富之路還是傳銷騙局?
不久前,有網友后臺咨詢“晨和金宜萊黃金”,網友表示家里有人一直想投資該平臺并且能夠迅速致富。據悉,晨和金宜萊(山東)黃金珠寶有限公司公司擁有完善的物流分銷系統及分銷網絡,實現了黃金管理全實時、全透明、電子化、信息化、網絡化,為公司業務的快速擴張提供了堅實的技術支持。以全透明的價格優勢及品牌優勢發掘黃金背后的投資價值,不斷開拓金宜萊的市場份額,致力于讓每一個中國人都擁有自己的黃金儲備,成為行業內的領軍者。
該公司還公開宣傳各種資質齊全,如晨和金宜萊目前已與星煌礦業達成戰略合作,簽署礦石收購合同并達成初步的礦權收購協議。盡管宣傳挺好,但仍會有人提出,公司贈送這么多盈利嗎?能長久嗎?
代理商則回答,肯定盈利,而且每克凈盈利20元左右!確保合法穩定,安全長久!以9月1號購買1g黃金(當天價格為587元/g)為例:購買黃金587元/g+65元/g(手工費)=652元。
公司贈送1000元購物券=1000元人民幣公司贈送黃金:1000元/587元/g=1.7g 黃金手工費為:65元/g×1.7g=111元我們購買1g實際成本:652元+黃金手工費111元=763元共計收到黃金2.7g,763元÷2.7g=每克283元。國際金礦提煉成本:28.2美金×7.03=200元。而金宜萊黃金提煉成本:21.1美金×7.03=150元,公司每克凈利潤:283元-(成本150元+50元稅收提貨費+50元品牌推廣費)=盈利33元/g。
此外,公司還有級別獎金(級差),服務中心:自身購買200g的黃金直接推薦會員購買200g黃領,獎勵網體下九層每購買1g的黃金獎勵8元提貨券;運營中心:自身購買200g的黃金直接推薦三個服務中心網體下有十個服務中心,獎勵網體下九層每購買1g的黃金獎勵(8+5=13)元提貨券每月1萬提貨券工資支持(平級兩元);代理中心自身購買200g的黃金直接推薦四個運營中心網體下有六個運營中心,獎勵網體下九層每購買1g的黃金獎勵(8+5+5=18 元提貨券每月1萬+1萬提貨券工資支持(平級一元)。
網體下九層每購買1g的黃金對滿足條件的用戶返還后面對應的提貨券,當一個網體有同級別出現時,會出局和補差(服務中心等級以上 1層以內),補差額度為1元提貨券/g。例如∶情況一∶A推薦了B,A、B都升級為代理中心,這時B又推薦了C,當C購買1kg黃金時,B會獲得13000元提貨券獎勵而A會獲得1000元提貨券獎勵。情況二∶A推薦了B,B推薦了C,A為代理中心,B為運營中心,C為服務中心,這時候C又推薦了D,當D購買1kg黃金時,C會獲得8000元提貨券,B會獲得5000元提貨券,A會獲得5000元提貨券;情況三∶A推薦了B,A為服務中心,B為運營中心,B又推薦了C,當C購買1kg黃金時,B會獲得13000元提貨券A不會獲得提貨券獎勵。
此外,還有加速贈送收益:每個會員都會有九個金鳳,分別需要購買黃金激活,當激活第一個金鳳的時候,贈送的購物券倍數為1倍,以此類推第九個金鳳就是九倍的贈送購物券,激活的金鳳必須按照順序進行激活,激活需要上一層級達到相應的業績,并且能購買的黃金數量有比例上限例如激活第二個金鳳,第一層黃金業績必須達到規定數量,且最高能購買比例為上一層級業績5.1即最多購買1g。
黃金一環業績5:1,一環業績每購買5g,二環可購買1g,
二環業績10:1,二環業績每購買10g,三環可購買1g,
三環業績20:1,三環業績每購買20g,四環可購買1g,
四環業績30∶1,四環業績每購買30g,五環可購買1g。
以此類推業績不斷累積所能激活的黃金數量也是不斷累加的,每個會員激活的金鳳,所加速贈送的是對應的層數進行的,第一層的會員所產生的加速是對第一金鳳進行加速,第二層的會員所產生的加速是對會員第二金鳳進行加速的,以此類推,第九層是對第九個金鳳進行加速。
根據《禁止傳銷條例》第七條,下列行為,屬于傳銷行為:
(一)組織者或者經營者通過發展人員,要求被發展人員發展其他人員加入,對發展的人員以其直接或者間接滾動發展的人員數量為依據計算和給付報酬(包括物質獎勵和其他經濟利益,下同),牟取非法利益的;
(二)組織者或者經營者通過發展人員,要求被發展人員交納費用或者以認購商品等方式變相交納費用,取得加入或者發展其他人員加入的資格,牟取非法利益的;
(三)組織者或者經營者通過發展人員,要求被發展人員發展其他人員加入,形成上下線關系,并以下線的銷售業績為依據計算和給付上線報酬,牟取非法利益的。
據企查查顯示,晨和金宜萊(山東)黃金珠寶有限公司成立于2020年9月14日,注冊資本為2667萬元,翟玉靜擔任法人。
據相關民警反映,如今很多公司表面上是買賣黃金,實際上該公司并無任何黃金庫存。該公司還鼓吹,如果繳納一定的會費,就可以更加優惠的價格買黃金,優惠的部分則以分期返利的形式返還給投資人。類似的以黃金為產品進行模式仿造的項目越來越多,且大多涉嫌傳銷違法犯罪行為,有的是傳銷與非法集資夾雜在一起,有的存在欺詐行為,消費者、投資者須提高警惕!
本文來自:輿情觀察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