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品市場容量將突破4500億 直銷模式受青睞
面對如此龐大和發展迅猛的保健品市場,徐華鋒強調說,保健品尤其是保健食品不是藥品,保健食品的主要功能是調節機體。如果消費者看到一些保健食品的外包裝肆意夸大治療疾病的功效,就表示其產品本身真實性和安全性有待考驗。另外,保健食品有其專業的識別標志,即“藍帽子”,標有“藍帽子”標識的產品才能保證產品的安全性。
如此龐大的中國保健品市場也引來眾多外資企業的青睞,包括很多傳統模式經營保健品的企業也都紛紛關注直銷模式,以期分得更多“蛋糕”。
保健品行業進入快速發展期 企業上市、轉戰保健品齊上馬
中國保健品行業已進入第二個快速發展期。消費升級、政策、投資等諸多要素都將成為推動該行業發展的重要力量。
中國保健品行業協會市場工委秘書長王大宏對記者表示,2010年中國保健品的銷售總額達900億,今年全年銷售規模肯定過千億。一批保健品生產企業如綠A、汪氏等正在醞釀上市。而中糧、光明等傳統食品企業也正快馬加鞭地進入保健品領域。
據王大宏介紹,上世紀90年代,中國保健品行業第一次進入跨越式發展,而從今年開始,有望進入第二個快速發展期。
據中信證券相關行業研究員介紹,我國目前處于人均GDP從4000美元向8000美元進展的階段,保健品的消費屬性已經逐步從可選消費品轉為生活必需品。而在我國消費升級、將進入老齡化社會的背景下,中國保健品行業的發展將提速。
該研究員認為,隨著社會對食品安全的關注與保健品行業內部混亂的矛盾將推動行業監管趨嚴,擁有更多保健食品批文的企業將獲得更大關注。
湯臣倍健董秘梁水生告訴記者,保健品行業已進入快速發展階段,有兩類保健食品的增長比較確定:一類是基于現代西方營養學的保健食品,如膳食營養劑、動植物提取物等為代表,另外一類是符合中國傳統中醫以參茸為代表的滋補中藥材。
直銷方式已成為眾多保健品企業的“救命稻草”
哈藥、太陽神、隆力奇、李錦記,這些在業界響當當的企業都紛紛的轉為直銷模式來搶占保健品市場,而且還都做得非常的成功。
“直銷是我們新增加的一種銷售方式,也是我們不可能放棄的一種銷售方式。”哈藥股份董秘孟曉東強調說。
對此,一位醫藥行業研究員認為,營銷手段對保健品的銷售至關重要。現在的消費者對保健品廣告越來越具有“免疫力”,而且以傳統方式來銷售醫藥保健品,費用也越來越高,今年國家又加大了對保健品廣告的監管力度。
種種跡象顯示,直銷方式已成為眾多保健品企業的“救命稻草”,而手握保健品業務的醫藥企業也在暗地運籌。
轉戰直銷模式之前,哈藥集團副總李大平告訴記者,哈藥旗下保健品業務不超過30%,公司希望將來把保健品這塊做大。不久哈藥集團(600664)發布公告稱,公司董事會已經全票通過公司申請直銷業務的議案,正式進軍直銷,并決定增加保健食品、日用化學品的生產和銷售(僅限分支機構)項目。
“直銷是有利于并且適合我們的一種銷售方式,直銷條例公布后,我們做了大量的市場調研。”哈藥集團總經理姜林奎表示。
2008年11月哈藥集團拿到直銷牌照,業績更是取得了突飛猛進的增長。
除了上述已經做得非常成功企業外,大眾更為熟悉的奇正藏藥、黃金搭檔等企業也一直關注直銷模式帶給保健品市場新活力,又或許正在醞釀一場新的轉戰直銷新革命!
- 直銷,保健品
- 文章鏈接:http://m.redlee.cn/news/html/33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