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發保健品”現短視頻平臺,近千人被騙1000余萬元
“雙十一”來臨,不少人提前做好購物清單,加入“買買買大軍”。不過,在享受價格優惠的同時,消費者也要留心網絡消費陷阱和電信詐騙。
11月11日,上海市公安局通報一起在短視頻平臺低價推銷“黑發保健品”的網絡購物詐騙案件。犯罪團伙利用人們對長白發的焦慮,持續、多次對被害人實施詐騙,涉及全國各地受害人近千名,涉案金額超1000萬元。
今年7月,市民張女士在刷手機短視頻時,被一則“黑發保健品”的推送廣告吸引,她按視頻信息添加了一名“王老師”的微信號,并發送了自己的頭發照片進行診療。
自此,張女士開始陷入無盡的調理循環中。不到2個月的時間里,她先后以“毛囊不暢”、“肝腎不好”、“體質不好”為由,被這位甚至連專業資質都不能確定的“王老師”騙取1.3萬余元。直到使用產品后發生頭皮紅腫、臉部浮腫等癥狀,張女士才發現不對勁,向楊浦警方報了案。
警方調查發現,這個“王老師”背后實際上是一個由數十人組成、分工嚴密的犯罪團伙。
9月27日,專案組分赴廣東、湖南、湖北等地,抓獲犯罪嫌疑人54名,當場繳獲大量詐騙用話術本以及作案手機、電腦等涉案物品。
犯罪分子的行騙話術
經查實,這些所謂的護發保健品都是該犯罪團伙通過自行采購一些雜牌產品,然后再委托第三方重新包裝對外出售。這些產品實際價值在數十元,卻以比原價高百余倍甚至上千倍的價格對外出售。
近年來,網購已成為人們的主要消費方式之一,不法分子利用網購實施詐騙的案件也屢見不鮮。上海市刑偵總隊九支隊大隊長吳強介紹,像上述案件中,利用制作精良、看似專業的短視頻“廣撒網”,吸引特定群體實施詐騙的案件呈現增多趨勢。
此外,當前,騙子已不再滿足于將被害人從正規交易平臺誘導至私下交易,通過收款不發貨的方式,一次性騙取被害人的錢款,而是通過搭建虛假交易網站,冒充客服的方式,以各種借口,不斷誘騙受害人在網站進行充值,進一步加大被害人損失。
“隨著制作技術的提升,這些網站或視頻等在外觀上顯得很專業,這就需要市民留個心眼仔細區分。”吳強提醒市民在網絡購物過程中,還要認準正規網購平臺,不要輕信一些網頁彈出的小廣告和一些短視頻提供的所謂“掃碼加入”、“添號加入”,如果發現商品以明顯低于市場價的價格出現,就要提高警惕。
此外,消費者在網購時還要注意保護個人隱私,特別是身份證、銀行卡、手機號等,瀏覽網頁時不要隨意下載未知軟件,也不要隨意將自己手機收到的驗證碼發給別人,更不要輕易向陌生帳戶轉賬匯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