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管風暴席卷 虛擬貨幣交易所開始停新清退
(數據來源:比特幣家園)
兩記監管重拳將幣圈打蒙,虛擬貨幣交易所開啟了停新清退模式。
9月24日,中國人民銀行等多個部門發布《關于進一步防范和處置虛擬貨幣交易炒作風險的通知》;同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等多個部門發布《關于整治虛擬貨幣“挖礦”活動的通知》,監管風暴席卷而來。
在監管暴擊下,比特幣價格短線大幅回落。比特幣價格近1月跌幅為11.95%,近7天跌去8.58%;近24小時內,有超4萬人爆倉,最大單筆爆價值440萬美元。其中,OKEx合約爆倉占比22.53%,幣安合約、火幣合約爆倉占比分別為33%、8.62%。
在此背景下,多家交易所相繼采取行動,宣布停止中國大陸新用戶注冊。不過,截至9月27日,第一財經記者發現,仍有一些交易所在頂風獎勵拉新。
虛擬貨幣交易所接連清退
在上述重磅監管通知發布后,虛擬貨幣交易所接連停新、清退。
近日,火幣全球站發布公告稱,為響應相關監管要求,火幣全球站已于2021年9月24日停止了中國大陸地區新用戶注冊。對身份認證為中國大陸地區的存量用戶,計劃于2021年12月31日24:00之前,在保證用戶資產安全的前提下完成有序清退,具體清退細則將通過公告、郵件、站內信和短信等方式通知用戶。
除了火幣,其他虛擬貨幣交易所也開始跟進清退行為。CoinTiger公告稱,平臺響應各個國家及地區的監管要求,將于2021年9月27日00:00(UTC+8)起,不再對中國大陸地區用戶提供相關服務,包括但不限于:禁止中國大陸地區IP訪問及登陸;禁止中國大陸地區手機號為(+86)的用戶進行注冊;禁止中國大陸地區郵箱進行注冊;禁止中國大陸地區用戶進行KYC(客戶身份識別)。
BiKi公告表示,平臺積極擁抱各個國家及地區的監管條款,自2021年9月26日16:00(新加坡時間)起,BiKi將停止對中國大陸手機號注冊及KYC認證。自10月1日00:00(新加坡時間)起,平臺會屏蔽中國大陸IP的訪問。請用戶及時提現相關資產。
9月26日,CoinBene稱,為響應全球各地監管要求,符合各地區加密貨幣法律法規的營運要求,CoinBene即日起永久關閉中國區(含中國大陸以及港澳臺地區)服務。發出公告即刻起,永久關閉WWW.COINBENE.COM及WWW.COINBENE.FIT所有中國地區的新用戶注冊功能以及所有資產充值功能、杠桿借幣功能、余幣寶功能,同時,余幣寶業務將停止計息。
其中特別提到,2021年10月26日平臺將完全關閉中國用戶服務業務。關閉后,中國區用戶無法再登錄使用平臺網站和APP。請CoinBene用戶在2021年10月26日前完成資產提取。此后平臺將完成注銷清算,屆時將不再有客服人員受理用戶發起的提現請求,用戶需要自己承擔因為不及時提現帶來的資產損失。
在市場看來,此輪監管懲治虛擬貨幣炒作態度堅決。不過,仍有膽大者借機炒作,頂風作案。
第一財經記者在網絡平臺上看到,仍有不少交易平臺發布營銷活動,吸引投資者入場。比如,幣安KOL社區在2021年09月27日08:00至2021年10月22日期間推出第二輪專屬KYC推薦活動,在活動期間,完成任務且至少10名被邀請人在活動期間完成標準身份認證的KOL,將有資格瓜分25000 BUSD的獎池。
易觀高級分析師蘇筱芮表示,監管文件給市場帶來更為明確的預期,與虛擬幣相關的機構、從業人員等存在空間將愈發狹窄,近兩天已有多家交易所采取行動正是這樣的體現,但是也有一些交易所面向境內用戶開放,頂風獎勵拉新,表明這些交易所存在不被發現甚至不被處罰的僥幸心理,預計后續監管將加大對此類行為的打擊力度,通過典型案例的樹立以震懾市場。
相關業務全部非法
今年以來,監管加碼對虛擬貨幣領域的整治工作。
談及虛擬貨幣對支付體系的挑戰,人民銀行支付結算司司長溫信祥近日表示,虛擬貨幣脫離了支付體系封閉運行,在內部賬戶間轉賬,與商業銀行、支付機構、賬戶體系割裂,僅在兌換法幣時產生聯系;虛擬貨幣分流了銀行和支付機構的支付業務,削弱清算組織地位;虛擬貨幣還可能被用于非法活動,其匿名性使之更易成為違法犯罪行為的交易工具。
9月24日,中國人民銀行等多個部門發布的《關于進一步防范和處置虛擬貨幣交易炒作風險的通知》明確,虛擬貨幣兌換、作為中央對手方買賣虛擬貨幣、為虛擬貨幣交易提供撮合服務、代幣發行融資以及虛擬貨幣衍生品交易等虛擬貨幣相關業務全部屬于非法金融活動,一律嚴格禁止,堅決依法取締;境外虛擬貨幣交易所通過互聯網向我國境內居民提供服務同樣屬于非法金融活動。
北京大成律師事務所合伙人肖颯認為,本輪監管的邏輯起點其實是虛擬幣的強金融屬性,也就是反對虛擬幣成為金融產品(貨幣、證券、大宗商品、CDS等)。與以往的政策規范有一些不同,包括直接挑明USDT屬于虛擬貨幣,不受我國法律保護;為虛擬幣提供“定價服務”也屬違法,未來會被取締;虛擬幣交易“信息中介”模式,壽終正寢,不再灰色,已歸于非法范疇;境外交易所的境內人員,不能逃避法律責任;涉虛擬幣投資交易的合同無效,理由是違反公序良俗;加密資產概念,將成為“敏感詞匯”,在本輪規制中被重點關注;重點打擊罪名,由之前的組織、領導傳銷活動罪等,逐漸向非法經營罪和詐騙類犯罪更迭。
蘇筱芮認為,通知措辭嚴厲,對比特幣等非法定貨幣的屬性進行了定調,同時也將開展法定貨幣與虛擬貨幣兌換業務、虛擬貨幣之間的兌換業務等劃為非法金融活動,既體現出堅決打擊清理的監管態度,也為后續對處置此類非法行為提供了明確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