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案3.8億!東陽數字貨幣詐騙系列案170余名被告人獲刑
“股票行情不好,投資‘區塊鏈’能獲得幾倍甚至幾十倍的回報!”面對被“區塊鏈”技術“精裝修”的數字虛擬貨幣投資浪潮,數千名被害人趨之若鶩,但最終無一不損失慘重。殊不知,擁有華麗外表的虛擬貨幣投資背后,是一個組織嚴密、分工明確,成員多達200多人的龐大詐騙集團。
近日,經東陽市檢察院審查起訴,法院以犯詐騙罪,掩飾、隱瞞犯罪所得罪判處被告人胡某、楊某某等16人十四年至三年不等有期徒刑,并均判處罰金。至此,歷時2年多,該起涉案金額達3.8億元的數字貨幣詐騙系列案的171名被告人全部受審獲刑。
跟“大師”學投資,“漲”勢喜人卻血本無歸
2019年3月,家住金華市的陳先生在上網時看到一則“股票大師帶你炒股票,包賺錢”的廣告,一時心癢加入了一個股民交流群。入群后,講師助理“李靜”和“股友”們都表示已經跟著“高峰”老師賺了好幾波,讓陳先生對老師的投資能力深信不疑。
一個多月后,交流群出現一名“投資大佬”,發動大家投資區塊鏈,聲稱能獲得幾倍甚至幾十倍的回報,但平臺投資額度有限,號召眾人抓緊申報購買金額。群里的“股民”們紛紛踴躍申購,有的10萬,有的20萬,甚至有人申購100萬。眼看額度越來越少,陳先生覺得機不可失,便提出申購30萬元名為BKC的數字貨幣。
隨后,“李靜”將一款名為“LKF”的平臺鏈接發給陳先生。因為平臺看起來和平時炒股的APP十分相似,賺錢心切的陳先生沒有多想,在該平臺投資了30萬元購買數字貨幣。轉賬后,陳先生發現該平臺有6個月的鎖倉期,鎖倉期滿才能交易。雖有些擔憂,但他每天登陸LKF 平臺,看著自己投資的數字貨幣“漲”勢喜人,心里就踏實多了。
沒過多久,平臺忽然無法登陸,“李靜”和“高峰”也相繼失聯。這時,陳先生才意識到自己被騙,隨即向公安機關報案。
從“開發”到“運營”,“跨國集團”終浮出水面
隨著和陳先生一樣因為投資“數字貨幣”被騙的人陸續報案,2019年8月,經公安部督辦,東陽市公安局對SIE、CFEX、LKF、GDBIT等數字貨幣詐騙平臺立案偵查,該詐騙集團首要分子骨干成員被陸續抓獲歸案,以夏某某為首的跨國電信網絡詐騙犯罪集團也終于浮出水面。
2018年5月始,夏某某為實施數字貨幣詐騙犯罪,設立公司招募人員,逐步形成了以夏某某為首,以何某某、胡某某、楊某某等人為骨干,由行政人事、財務結算、客服、招商、技術、直播間講師、運營、風控、客訴等部門組成的犯罪集團。
該詐騙集團虛構從事區塊鏈技術開發,通過技術團隊研發數字貨幣交易平臺,形成完整的詐騙“產業鏈”。“上游”,代理商業務員冒充證券公司工作人員,物色有投資意向的客戶,添加好友聊天獲取信任后,推薦客戶到講師直播間聽課。“中游”,直播間講師先分析股票知識,后唱空股票市場,謊稱投資數字貨幣可以獲取高額回報,誘導客戶到公司開發的數字貨幣交易平臺進行投資。“下游”,客戶轉賬“入金”后即進入鎖倉期,入金的第二天,代理商、平臺、直播間即按照50%、40%、10%不等的比例由財務結算后通過承兌商以USDT幣等數字貨幣方式進行分贓。
由于后續平臺繼續通過機器人功能模擬自動交易,操控數字貨幣漲勢,在客戶看來,自己的收益仍“虛假繁榮”,鎖倉期的設定也為犯罪集團提供了充足的時間。
為逃避打擊,后期,該犯罪集團還逐步將財務、技術、運營、招商等關鍵部門人員轉移至韓國、馬來西亞等地繼續實施詐騙活動。該電信網絡詐騙系列案件涉案金額達3.8億余元,涉案被害人達上千人。
編輯搜圖庭審現場
筑反詐“防火墻”,171名被告人全部獲刑
從2019年8月14日案發至今,東陽市檢察院已完成該系列案120余人的審查逮捕和180余人的審查起訴工作。
案件辦理過程中,許多犯罪嫌疑人在平臺使用“杜總”“陳總”“李總”等虛擬身份,檢察機關對海量的電子數據進行抽絲剝繭般挖掘分析,找尋蛛絲馬跡,并強化電子信息化證據的司法實踐應用,深挖案件線索,強化法律監督。充分運用訊問技巧,突破多名犯罪嫌疑人口供,成功追訴24人,立案監督15人,其中追訴的平臺承兌商和大量代理商老板,對于打擊詐騙犯罪全鏈條和追贓挽損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今年3月底至5月初,該系列案先后開庭。庭審現場,通過有力指控和庭審教育,90%以上被告人認罪認罰,85%以上被告人自愿退贓。171名被告人獲刑,其中1人被判處無期徒刑,11人被判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其余被告人被判處十年至三年不等有期徒刑,并均判處罰金,部分情節較輕的被告人被判處緩刑。
檢察官提醒
犯罪分子利用民眾對數字貨幣的誤解,打著區塊鏈的幌子吸引大量投資者,繼而實施詐騙活動。檢察官提醒,投資者務必要提高反詐意識,時刻保持清醒頭腦,切莫輕信以區塊鏈、數字貨幣等所謂高科技網絡投資為名義的“投資平臺”,警惕所謂的“專家”“講師”授課以及高額回報騙局。詐騙手段層出不窮、五花八門,不輕信、不透露、不轉賬才是反詐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