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食品監督法將出臺 中藥衍生品分食千億保健市場
北京生物技術和新醫藥產業促進中心副主任李瓊日前表示,我國即將出臺《保健食品監督管理條例》,將使保健食品監管有更明確的法律依據。據介紹,截至2011年9月,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批準的11576個保健食品中,國產保健品占比94.4%。
李瓊表示,中藥保健品市場規模正迅速擴展。中國證券報記者了解到,目前中藥企業間正在興起壯大衍生品的熱潮。相關產品銷售年增長率有望超過20%。這些中藥衍生品涉及保健品、日化品、飲料等。
中藥衍生品競相出現
A股上市公司中,同仁堂、天士力/東阿阿膠、廣州藥業、云南白藥、江中藥業、馬應龍、康恩貝、片仔癀、太極集團等多家中藥企業的保健衍生品已頗具市場規模。而宛西制藥、桂龍藥業、修正藥業、哈藥集團等藥企的保健品業務也發展得如火如荼。
在保健品業務上,多家公司收入頗豐。廣藥集團的王老吉涼茶2010年銷售額達160億元;云南白藥牙膏同期銷售額超12億元,同比增幅約70%,而江中牌健胃消食片10年間的銷售增長達9倍。
李瓊表示,發展健康產業是中藥企業的現實選擇,高成長兼長周期的產品正不斷涌現。目前,中國老齡人口超過1.78億人,中藥保健品市場規模正迅速擴展,產業環境也日益完善。在過去10年間,美國健康產業的消費增長由2000億激增到1萬億美元的規模。而隨著我國新醫改的深入,國民健康意識和保健消費力將不斷增長。這也將促進中藥衍生品行業發展。
內外資拼搶市場
中藥衍生品市場廣被看好。華創證券中藥行業分析師廖萬國預計,中藥題材日化產品未來3年增速將達30%以上;中草藥題材飲料增速在25%以上,2013年銷售額有望破500億元;且中藥保健高端產品正出現向奢侈品演化傾向。由于國內消費品市場的巨大變化,中藥衍生品已形成規模化市場和發展趨勢。
但外資企業占有相當的市場份額。李瓊介紹,安利、仙妮蕾德、雅芳等400多家外資企業以7%的品種收獲40%的保健食品市場份額,安利中國2010年銷售額達210億元,其中保健食品占60%。
同仁堂健康藥業高層人士對記者表示,要強化和拓展中藥衍生品的優勢。據介紹,同仁堂集團自2003年成立主要經營中藥保健品業務的健康藥業以來,8年間建立了500多家專賣店,以及超過1000家形象專柜,2010年銷售額達42.3億元。對集團整體的收入和利潤貢獻率分別達30%和40%。今年9月,同仁堂集團又宣布對旗下10家子公司進行重組,轉型健康產業。無獨有偶,2011年5月,云南白藥提出了“新白藥,大健康”戰略,中藥企業競相布局大健康產業已是不爭的事實。
- 保健食品,監督法
- 文章鏈接:http://m.redlee.cn/news/html/29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