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嚴懲傳銷、非法集資犯罪 3621人獲刑
中新網南寧6月15日電 (記者 林浩)廣西壯族自治區高級人民法院副院長盧上需15日介紹,廣西法院從嚴從快懲治傳銷、非法集資犯罪行為,2019年1月至2021年5月,審結該類案件1090件,3621人獲刑,其中524人被判處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圖為新聞發布會現場 林浩 攝
當天,廣西高級人民法院召開新聞發布會,盧上需在會上作上述通報。他說,廣西依法審結金香花、金淑妍等78人“資本運作”特大傳銷案、“廣西同城人人貸”、“南湖電商城”非法吸收公眾存款案等一批具有代表性的大要案,為防范化解金融風險,維護正常經濟秩序,提供司法保障。
盧上需分析稱,從審判情況看,廣西傳銷、非法集資犯罪仍然高發頻發,涉案領域多、金額巨大,危害社會安全穩定。在賀州市八步區人民法院審理的林躍慶等人“龍愛量子”特大網絡傳銷一案中,參與人員多達97萬人。
與此同時,犯罪分子利用網絡犯罪趨勢明顯,通過設立網站、微信、微博等進行虛假宣傳,打著金融創新旗號,直接設立P2P投資平臺,非法吸收公眾存款。一些犯罪分子還翻新手段,編造所謂“民族大業”“精準扶貧”“慈善幫扶”“民族資產解凍”“西部大開發國家工程”等各種虛假項目,以“商鋪返租金”“投資返利”“電子股票投資”等名目欺騙引誘,讓受害者血本無歸。
“傳銷是經濟‘邪教’,部分人員容易從受害者變成為施害者,沉迷于參與傳銷活動,裂變式聚集財富,必須予以嚴懲。”盧上需表示,廣西法院重視對傳銷、非法集資犯罪案件涉案財產的追繳、罰沒工作,對所有非法財物和違法所得依法追繳或者責令退賠。
此外,廣西法院加強與市場監管、金融監管、以及公安、檢察等部門溝通協調,不斷完善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機制,預防遏制該類犯罪。
廣西高院當天發布8起打擊傳銷、非法集資犯罪典型案例。其中一起案件中,罪犯王某某、張某某等4人,建立非法外匯炒作平臺,在桂林市陸續成立30多個工作室,非法吸收757名被害人資金超3057萬元人民幣。桂林市雁山區人民法院一審責令王某某等人退賠757名被害人經濟損失,并以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判處王某某有期徒刑四年。宣判后,王某某等人提出上訴,桂林市中級人民法院二審裁定駁回上訴,維持原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