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治友德:傳承弘揚中醫藥養生文化 “民族瑰寶”造福人類健康
圖片含二維碼,建議替換或刪除×
今天是六月的第二個星期六,是文化和自然遺產日。作為中國文化建設重要主題之一,文化與自然遺產日體現了黨和國家對保護文化遺產的高度重視和戰略遠見。目的是營造保護文化遺產的良好氛圍,提高人民群眾對文化遺產保護重要性的認識,動員全社會共同參與、關注和保護文化遺產,增強全社會的文化遺產保護意識。
中醫藥養生文化是民族瑰寶中醫藥養生文化是中華文明的瑰寶,植根于中華傳統文化,在其數千年的發展歷程中不斷吸收先進的自然科學、人文科學和哲學思想,深刻體現了中華民族以人為本的認知方式和價值取向,形成了研究人體生理、病理配以中藥本草來進行疾病診斷和治療的學科體系,包含著中華民族幾千年的健康養生理念及其實踐經驗,凝聚著中國人民的博大智慧,為增進人民健康作出了重要貢獻。
從西漢至今,中國歷史上至少發生過350次以上的瘟疫流行,因為中醫藥的重要貢獻,中華民族轉危為安并不斷增強免疫力。在與疫病斗爭的實踐中,中醫藥防疫理論體系和治療方法逐步形成和完善。《黃帝內經》《傷寒雜病論》《溫病條辨》《溫熱經緯》《神農本草經》等眾多古代典籍,形成了較完善的疫病防治理論和技術體系。中醫學對于疫病有許多先進的理念和防治方法。
在國務院印發的《“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中也提出“充分發揮中醫藥獨特優勢”,尤其在“提高中醫養生保健治未病服務”等方面,將中醫藥養生優勢與現代健康管理結合,探索如何將健康文化、現代管理、醫療保險融為一體的中醫健康保障模式,為中醫藥健康養生文化產業發展和落地指明了新方向。
中醫藥養生為人類健康做出重要貢獻
新中國成立后,中醫藥在治療乙腦、麻風、結核、手足口病、甲型H1N1流感、非典等方面都發揮了積極作用,特別是諾貝爾醫學獎獲得者、藥學家屠呦呦發明的治療瘧疾的青蒿素,更是挽救了全球特別是發展中國家數百萬人的生命,成為中醫藥獻給世界的禮物,得到世界衛生組織的肯定。
本次新冠疫情防治過程中,中國堅持中西醫結合、中西藥并用,充分發揮中醫藥治未病、辨證施治、多靶點干預的獨特優勢,對輕癥患者實施中醫藥早介入早使用;對重癥和危重癥患者實行中西醫結合;對醫學觀察發熱病人和密切接觸者服用中藥提高免疫力;對出院患者實施中醫康復方案,形成了覆蓋醫學觀察期、輕型、普通型、重型、危重型、恢復期發病全過程的中醫診療規范和技術方案。
針對新冠肺炎的治療中成藥和方藥,臨床療效確切,有效降低了發病率、轉重率、病亡率,促進了核酸轉陰,提高了治愈率,加快了恢復期康復。被證明有效的中醫藥方案對于抗擊疫情和維護全人類健康安全,都將發揮積極和重要的作用。
弘揚養生文化
造福人類健康
國醫大師、和治友德全球健康顧問張大寧和治友德全球健康顧問、國醫大師張大寧表示:養生,即“頤養生命”,是中醫學一種升華的理念。與西醫的“預防疾病”、“保健身體”不同,防病、養生、康復、延年益壽則是中醫學的強項。
養生不僅是“防治疾病的發生和保健身體”,而是通過飲食、心理、藥物、器械等各種方法,全方位地提高人的形體素質、心理素質、適應社會的素質以及道德品質的素質,全方位地提升健康素養,提高人的整體素質和生命質量,達到身中醫學作為一門傳承古老智慧的多元化的“科學文化體系”,它既有醫學科學的防病治病療效,又有著自然科學原創思維,強調“天人相應”、“陰陽調和”、“身心合一”,是中國古代哲學思想理念和中華傳統文化的豐富寶庫,是多維的、全方位的科學文化體系,因而養生也成為人生追求身心健康、延年益壽的一項“系統性工程”。
和治友德以“弘揚養生文化、造福人類健康”為使命,經過不斷摸索與創新,結合西方營養學和中醫養生理念,以現代生命科學成果為依據,建立了“飲食養生、行為養生、心理養生”三大養生學說,幫助人們通過三大養生收獲健康。多年來和治友德始終堅持全球化發展的同時,積極面向全球推廣中醫養生文化,真正做到了事業先導,觀念先行,成為大健康領域的國際養生先行者。
“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面小康”,“每個人是自己健康第一責任人”。和治友德公司還通過策劃組織“全民健康素養提質升級工程”、“中國(國際)消除慢性病百人行動”、“健康瘦萬人行”等健康公益活動,為提升廣大居民健康素養水平,加強慢性病防治工作,降低疾病負擔,努力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而不懈努力!
- 和治友德
- 文章鏈接:http://m.redlee.cn/news/html/284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