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續打擊丨“摘帽”只是起點,打擊傳銷須久久為功
打擊傳銷,絕不能一陣風,不能上黑榜了就打一打、摘了帽就松口氣或歇歇腳。今后,如何繼續有效開展打擊攻勢、如何建章立制并不斷完善,還有不少難題有待破解。
據4月4日澎湃新聞網報道,近日,國家市場監管總局下發通知,河北秦皇島市退出全國聚集式傳銷重點整治城市序列。據悉,包括秦皇島在內,有8座城市在2019年被列為全國傳銷重點整治城市。近期,江西南昌、廣西南寧、廣西防城港、陜西西安等城市也陸續公布了本市摘帽全國傳銷重點整治城市的消息。
傳銷,社會毒瘤,人人痛恨。鏟除傳銷組織及其生存土壤,人心所向。一度,有些地方對猖獗的傳銷活動手足無措,甚至被貼上“傳銷之城”的標簽且難以撕下。2018年,國家市場監管總局依據媒體曝光、公眾反映和工作中掌握的情況等信息和指標,將11個城市列為全國傳銷重點整治城市。目前,這份傳銷重點整治城市“黑名單”上,還有3個城市。
一些城市之所以成了“傳銷之城”,甚至經過重點整治還在“黑名單”上,有多種復雜原因。有的地方的傳銷組織往往家族作案、互相掩護,類似此前被曝光的“詐騙村”“假鞋村”等;有的傳銷招數不斷迭代升級,比如,打著“微商”“幣商”“多層分銷”等名義的網絡傳銷興起,甚至越過傳統傳銷,成為一些地方傳銷活動的主要形式;還有監管方面的執法力量和實踐經驗不足,面對新型傳銷模式,識別難、取證難、定罪難,“一些工作人員心理上不想、能力上不足、技術上不懂,查處舉步維艱,使得不法分子不斷做大做強。
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將相關城市列入全國傳銷重點整治城市名單,一個重要目的就是通過壓力傳導,倒逼其正視問題、強化監管。一些城市僅用一年便摘帽,證明了相關地方是有能力、有方法打擊傳銷活動、應對傳銷新問題的。
與此同時,我們也應看到,隨著互聯網深度嵌入生活,諸如“電子商務”類、“金融理財”類等傳銷路數越來越隱蔽,專業執法人員對于這些新情況或許都得“抓耳撓腮”一番,普通百姓往往更容易中招。因而,打擊傳銷,必須盯緊其新變種,持續發力,久久為功。
不妨借這些城市摘帽之機,梳理、總結打擊傳銷的經驗教訓,既為打擊傳銷新變種提供借鑒,也為尚未摘帽的城市有效打擊傳銷活動提供經驗。
比如,對于傳統傳銷觸網、產生新的變種,在如何判斷、定性、偵查、定罪、追繳等環節,存在什么困難、又有哪些經驗?針對查證網絡傳銷資金鏈和控制涉案資金這兩個查處網絡傳銷案的難點,是否有破解之道?
打擊傳銷,絕不能一陣風,不能上黑榜了就打一打、摘了帽就松口氣或歇歇腳。治理上若出現松懈,后果往往十分嚴重。曾有這樣的例子,有些城市2017年入選“無傳銷城市”,但尷尬的是,2018年就上了全國傳銷重點整治城市名單。這警示我們,麻痹大意心態很容易導致治理上的松懈甚至自欺欺人。
打擊傳銷不可能一蹴而就,不妨借鑒全國掃黑除惡專項斗爭的做法,“一年打擊遏制、兩年深挖根治、三年長效常治”,由表及里,有計劃、有步驟地推進治理工作。今后,如何繼續有效開展打擊攻勢、如何建章立制并不斷完善,還有不少難題有待破解。
摘掉傳銷重點整治城市的帽子,只是一個城市維護本地社會安寧、守護群眾利益的一條底線。吸取教訓,不斷提升城市治理水平,是廣大百姓的期待,是對城市治理者的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