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各地陸續開展保健食品行業專項整治行動
根據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等七部委聯合印發的《保健食品行業清理整治行動方案(2020-2021年)》要求,全國各地近期陸續開展了針對保健食品行業的專項整治行動。
與2019年“百日行動”的全面嚴打不同,此次整治重點針對的是營銷環節的違法行為,正面的誠信示范、科普宣傳成為行動的亮點。應當說,這樣的監管舉措,是對去年凈化“保健”市場成果的鞏固,是監管部門的精準施策。
在市場凈化、監管水平提升和企業規范自律之后,保健食品行業需要的是建立起健康的、具有活力的市場,滿足人民日益提升的健康需求。而通過推廣正面的消費案例,把保健食品的真實屬性傳遞給消費者,則是打造保健食品良好消費環境的有效手段。
當前,保健食品行業面臨著這樣的尷尬局面:
一方面,大多數渴望獲得健康但缺乏專業知識的消費者,不知道什么是保健食品,分不清“食品”“藥品”“保健品”“保健食品”的概念,更不知道保健食品有什么作用;
另一方面,為了營銷,一些不良商家在特定場合以“病例”的方式,有意把保健食品和藥品混淆,并且把很多沒有“藍帽子”的產品說成是保健食品。
由于案例宣傳的方式生動鮮活,很容易打動消費者,讓公眾對于保健食品的誤解加深。
毫無疑問,經過科學評價和嚴格審批的保健食品,有著明確的健康功效。但是在為數不少的報道中,卻鮮有正面事例。重“抑劣”、輕“揚優”成為了保健食品行業宣傳的一個短板。
打造“良幣”已經成為當前保健食品行業的需求。應當說,舉例是最為有效的教育手段之一。這樣的手段,絕不應該只是出現在企業的營銷過程中,當保健食品行業經過整頓,走向規范后,應通過正面案例的宣傳,說出保健食品的好。
對于監管者,可以樹立起規范的典型;對于生產者,可以樹立起成長的信心;
對于消費者,可以樹立起科學選擇的規范;對于違法者,可以樹立起不可歪曲的樣板。
然而,要突破“保健食品正面的案例宣傳容易出現異化和跑偏”的瓶頸,監管部門要找對點,行業專家要把好關,龍頭企業要帶好頭,消費教育要跟得上。
事實上,在一些健康科普教育中,已經有大量科學描述保健食品原料健康作用的宣傳,把這些宣傳經驗加以總結,撰寫一批保健食品的正面案例,并建立宣傳的話術和模板以及相關推廣渠道和規則,公益化、科普化地正面宣傳保健食品的案例,就能深入人心。
數據顯示,近年來我國保健食品消費支出的年均增長速度為15%—30%,從中長期看,我國保健食品行業銷售收入仍將保持高速增長態勢。行業、政策、消費的利好擺在眼前,把保健食品的正面案例推出來正當其時。
誠然,保健食品正面案例教育的推廣并非易事,但只要監管部門努力用心,開好頭,起好步,把好關,正面案例必然會給行業和消費者帶來巨大的正能量。
一旦保健食品的正面案例能夠常態化地在主流渠道宣傳,我國特殊食品的科普教育,就有了一個好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