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臣氏內地市場銷售額大跌 后疫情期能否順利破局?
有人說,每個80、90后女生的青春一定有屈臣氏的身影,沒從屈臣氏提出一大堆綠色購物袋的青春一定是不完整的!
二十一世紀初,涵蓋美容護理與日常用品的集合門店屈臣氏在國內受到歡迎。但是當下屈臣氏卻不再有當年的風光。
據了解,屈臣氏集團(香港)有限公司創建于1828年,是長江和記有限公司旗下的國際零售及食品制造機構,業務遍布24個國家和地區。集團涉及的商品包括有保健產品、美容產品、香水、化妝品、日用、食品、飲品、電子產品、洋酒及機場零售業務。屈臣氏在中國438個城市擁有超過3200家店鋪和逾6400萬會員,是中國目前最大的保健及美容產品零售連鎖店。
2021年3月18日,屈臣氏母公司長江和記實業有限公司公布了2020年財報。旗下屈臣氏集團期內收益為1596.19億港元(約合人民幣1336.99億元),同比減少6%。
屈臣氏將業績表現低迷的主要原因歸結于新冠疫情的沖擊。
在中國內地市場,屈臣氏2020年2月暫時停業店鋪數量高峰時約達2500家,銷售額按年下跌78%。不過,隨著疫情好轉,內地幾乎所有店鋪已于當年4月底前重新營業。
但是屈臣氏的業績下跌,不僅僅源于疫情沖擊,更多是因為新一代消費主力不再愛逛屈臣氏。
總結一下屈臣氏如今不再受年輕人喜歡的原因:首先就是屈臣氏長期以來令人詬病的“貼身”導購服務,給予不了顧客自主選擇性;其次就是店里多為屈臣氏自有品牌的產品,口碑卻不算好;再有就是屈臣氏陳列的品牌少有年輕一代喜歡的。近五年來,是國貨彩妝美妝產品崛起的五年,花西子、御泥坊,再到近兩年的完美日記、橘朵等平價產品逐漸起勢,但這些品牌往往被屈臣氏、絲芙蘭高昂的入駐費勸退,也難以承擔高扣點、長賬期帶來的壓力。
作為中國目前最大規模的保健及美容產品零售連鎖商店,屈臣氏的目標人群是18歲~36歲的都市女性。而目前,越來越多的用戶選擇網購。除此之外,新銳美妝集合店如HARMAY話梅、HAYDON黑洞、WOW COLOUR、THE COLORIST調色師等扎堆入市,這些新興線下店正在搶奪當下的年輕人。
除此之外,近幾年來,傳統零售門店面臨著來自各個方面的挑戰。而應對市場如今的多樣化需求,傳統門店唯有求變,才能保持生命力。屈臣氏作為最早進入中國內地市場的美妝個護集合店,一直以來都是CS渠道中的領頭羊。然而,隨著線上銷售崛起、線下競爭對手的不斷涌現,以及新一代消費者需求變化,屈臣氏也面臨高速增長和門店擴張后的瓶頸。
逐漸開展線上業務
2017年,屈臣氏在門店開始提供“門店自提”及“閃電送”等購物服務;2018年,屈臣氏又陸續與菜鳥、餓了么等合作拓展外送服務;2019年,在這些基礎上,屈臣氏再次推出八大服務升級,包括閃電送、門店自提、掃碼購、會員預約免費化妝等。通過這些舉措,2020年,屈臣氏會員人數突破1億名。
屈臣氏把全國門店、公眾號矩陣、小程序商城矩陣結合,線上線下全渠道引流至企業微信,使屈臣氏自身的存量資源充分再利用,變成品牌私有流量財產。屈臣氏如今在社交平臺上有超過6600萬粉絲。
雖然2020年上半年因為疫情原因,屈臣氏業績快速下滑,但是2020年下半年,得益于電商平臺,屈臣氏中國銷售額得以回升,EBITDA跌幅按年收窄至13%,其中,屈臣氏中國線上銷售額較2019年增長123%。值得一提的是,2020年,屈臣氏在線上零售動作頻頻,屈臣氏云店、微信云商城、直播帶貨等都是疫情之下屈臣氏“自救”的動作。
2020年2月,“屈臣氏官方云店”小程序正式推出。屈臣氏通過整合線下店鋪資源,實現了1小時閃電送貨、在線直播、1對1專屬美麗顧問等服務,并為消費者智能推薦商品和發送優惠券。屈臣氏相關負責人也曾公開表示“官方云店的數字化零售場景,依靠的是其深耕內地市場多年造就的扎實基本盤。”
不久前,屈臣氏云店2.0版本上線,迭代后每家實體店鋪都對應擁有一家云店,可以說是將所有門店裝進消費者手機,消費者在家也能逛常光顧的門店。
2021年2月28日,屈臣氏官宣簽約蔡徐坤為品牌代言人,試圖抓住年輕消費群體,與此同時,屈臣氏開始發力線上商城,推出各項點贊評論贏海報玩法,甚至號召蔡徐坤的粉絲進行轉發參與。
屈臣氏如今已實現線上線下全營銷渠道,未來,隨著屈臣氏營銷戰略的全新布局,這個進入中國將近32年的傳統線下零售店是否能重新煥發生機,贏得年輕一代的歡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