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人幫:天恩澤公司及董事長王治已遭凍結賬戶,“共享技能”模式仍能大行其道?
從“共享技能服務”到“共享上市分紅”,優人幫APP打的是怎樣的算盤?
在上篇報道中,我們了解到了何為優人幫,優人幫所推行的模式有著怎樣的特色,在本篇報道中,我們將重點關注的是安徽天恩澤網絡科技有限公司以及董事長王治等單位和個人為何遭到有關部門凍結銀行賬戶存款,優人幫所主打的“共享技能”的概念到底是不是一些傳銷項目的包裝。
裁判文書,凍結存款
現如今,在騰訊靈鯤金融風險監管平臺上,“優人幫”這個關鍵詞已經被標記了259次。
在該關鍵詞對應的評論頁面當中也是相當熱鬧,昵稱為“天恩澤集團營銷總監”的“優人幫兵哥”表示:“優人幫合情合理合法運營,利國利民利己的服務平臺”。另外的小程序用戶則紛紛表示:“希望大家睜大雙眼,請勿相信這種拉人頭交會費的平臺”、“傳銷和賭博、毒品的危害是一樣的,若不想你的家人淪落到這個地步那就遠離傳銷,遠離優人幫”、“技能共享曝光了,換個馬甲又出來了”……
早在2020年8月,就有網友對優人幫這個項目進行投訴,該網友稱:“相關人員拉人頭舉動瘋狂,利用網絡宣傳,天天在“優人幫核心群”倡導這是國家支持的,合法的,參與者可以躺著賺錢,誘使農村無知中老年人上當受騙,其情節嚴重惡劣,使之家庭破碎。本人提供一份他們的獎勵制度,他們表面是招聘推銷員,實際上是非法集資,亦或是網絡傳銷,望相關部門盡快調查,7月15日本人在浙江省蘭溪市工商管理局舉報,蘭溪工商局在8月6日已把相關資料傳給合肥工商部門,至今未收到回復……”
對此,蜀山區有關部門回復:“確定地址后,打傳辦工作人員聯合專業打傳隊及相關單位,第一時間上門核實。經現場查看,該公司名稱為安徽天恩澤網絡科技有限公司,證照齊全,主要經營計算機軟件科技網絡技術研發等,旗下優人幫APP軟件登記證書及商標注冊證齊全,執法人員在現場并未發現涉傳證據材料,無法定性傳銷行為。”
但沒有人會想到,當時間來到幾個月后的2021年年初時,一則關于優人幫運營公司涉嫌傳銷的裁判文書的公示,讓曾遭網友投訴涉傳的優人幫APP徹底被推上了輿論的風口浪尖。據杭州市臨安區人民法院公示的《杭州市臨安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安徽天恩澤網絡科技有限公司統計行政管理(統計)其他行政裁定書》顯示,申請人杭州市臨安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在調查被申請人安徽天恩澤網絡科技有限公司涉嫌傳銷一案中,為防止被申請人轉移涉案資金及證據流失,申請人于2021年1月29日向法院提出財產保全申請,請求凍結被申請人安徽天恩澤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安徽天恩澤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巖旭河北網絡科技有限公司、梁濤、王治名下的銀行存款8000000元或查封其相應價值的財產。
杭州市臨安區人民法院經審查,認為申請人杭州市臨安區市場監督管理局申請符合法律規定,應于準許。依照《禁止傳銷條例》等規定,裁定如下:凍結被申請人安徽天恩澤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安徽天恩澤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巖旭河北網絡科技有限公司、梁濤、王治名下的銀行存款8000000元或查封其相應價值的財產。本裁定書立即開始執行。
除了前文提到過的天恩澤集團旗下兩家公司外,在裁判文書當中出現的巖旭河北網絡科技有限公司與優人幫有何關聯?經查,巖旭河北網絡科技有限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名叫王巍巍,“巧合”的是,擔任安徽天恩澤網絡科技有限公司河北分公司法定代表人的人的名字也叫王巍巍。
編輯搜圖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最多18字)
(圖片來源:愛企查)
共享技能,傳銷外衣
近年來,各種各樣主打共享經濟概念的互聯網項目此起彼伏,數不勝數,除了共享紙巾、共享按摩椅等名目外,還有一些項目以共享技能為賣點。共享技能概念在互聯網上的日趨流行,主要歸功于一款其名就叫共享技能的APP,這款APP的走紅,帶動了之后不少仿盤的出現。
2015年,廖某保成立安徽跑男科技有限公司并開始做“快遞哥項目”,為了便于推廣先后又使用了“跑男”、“大拿私活”。2017年,廖某保等人將“大拿私活”更名為“共享技能”。為推廣“共享技能”APP,廖某保等人要求會員先在微信中以報單形式在指定平臺上購買產品,以高價購物,購物后方可獲取推廣獲利資格和期權股,并以發展會員下線數量為依據獲得大量直接推薦獎勵和間接推薦獎勵的獎金制度誘惑注冊會員發展會員下線。2018年11月份,廖某保等六名被告人,先后因涉嫌犯組織、領導傳銷活動罪,被眉山市公安局東坡區分局刑事拘留。
2020年3月下旬,四川省眉山市東坡區人民法院對外披露“共享技能項目”網絡傳銷案的一審刑事判決書。據相關裁判文書顯示,“共享技能”傳銷首犯廖某保等五名主犯分別被判處四年到緩刑一年不等的刑期,并處罰金三十萬元到六千元不等。
前段時間,打著共享技能概念的所謂互聯網項目還有“隨時約”,該項目主打的宣傳話術還有運作模式和共享技能可以說是如出一轍。早在一年前,頭條資訊平臺就曾以《隨時約:“疑為傳銷”已遭曝光,恐難繼續收割智商稅》為題對這個項目進行過曝光。
2020年6月,“隨時約”APP運營公司約到文化發展(廣東)有限公司因涉嫌傳銷被濱州市濱城區市場監督管理局立案調查,并裁定凍結涉案資金近600萬元。
調查發現,約到網絡科技(濱州市)有限公司所推廣的由廣東約到公司開發的“隨時約”APP在經營中存在拉人頭繳納入門費現象,涉嫌組織策劃傳銷,違反了《禁止傳銷條例》第七條規定。該APP具有商品銷售、會員團隊管理、積分管理、返利模塊等功能。廣東約到公司通過“隨時約”手機APP會員管理系統在濱城區組織人員、發展人員、計酬返利等一系列制度設計,組織策劃傳銷活動,濱州約到公司、廣東約到公司均為該傳銷活動提供賬戶隱匿違法資金。
6月3日,濱城區市監局為防止濱州約到公司、廣東約到公司、廣州靚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連云港約到文化發展有限公司轉移或隱匿違法資金,向濱城區人民法院提出申請,要求凍結以上單位在金融機構的銀行賬戶存款。濱城區人民法院經審查認為,濱城區市監局的申請符合法律規定,依照相關法律的規定,凍結廣州約到公司銀行存款35637.16元;凍結連云港約到公司銀行存款4266214.20元;凍結廣州靚肌生物公司銀行存款9187.70元;凍結廣州約到公司銀行賬戶存款1687210.71元。
說到這,我們不妨將共享技能、隨時約的制度,和前文提到的優人幫的制度進行一下對比,相信不少人都看出了其中的相似之處。先說門檻,此三者在制度層面上都推行的是兩個加入門檻,共享技能是合伙人和服務中心,隨時約是年卡和永久卡,優人幫是VIP和鉆卡,共同之處還在于都是前者的權益少,后者權益多,并有更多的團隊分紅可拿,還能通過拉人頭來晉升更高的級別。
后 記
近年來,隨著共享經濟概念的流行,不少傳銷項目也披上了“共享”的外衣,對于各種“共享騙局”的層出不窮,警方曾提醒過廣大投資者,傳銷騙局不管怎么演變,不管加進什么炒作概念,都離不開騙招和誘惑,對于那些明顯有悖生活常理的所謂投資,要擦亮眼睛,提高警惕。
至于以“恩澤天下,服務社會”為宗旨的優人幫在今后會如何發展?優人幫在近兩年里又能否兌現上市的承諾?參與者又能從中分得多少股權收益?“董事每人250萬元”的預期收入會有誰能真正拿到手里?對此,微商電商內參將繼續保持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