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監總局:山寨“同濟”“協和”將嚴厲懲處!
近日,市場監管總局召開全系統電視電話會議并印發通知,要求全系統主動作為、落實責任,開展堅決清理整治知名醫院被冒牌問題行動,逐一核查在名稱中使用“協和”“華山”“同濟”“華西”“湘雅”“齊魯”“同仁”等知名醫院字號的營利性醫療機構(含企業、個體工商戶,下同),嚴厲懲處擾亂醫療市場秩序違法行為。
知名醫院憑其醫療實力贏得了社會信譽和群眾口碑,但有的醫療機構在沒有合法授權的情況下,擅自使用“協和”等知名醫院字號,欺詐、誤導人民群眾,在醫療活動中危害患者身體健康,嚴重侵害了正規醫院的合法權益和公眾形象,擾亂了正常醫療秩序。對此,社會反響強烈。
此次市場監管部門清理整治知名醫院被冒牌問題,是本著對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負責的態度,進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徹查知名醫院被冒牌問題,筑牢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屏障。
市場監管總局要求,全面清理含有知名醫院字號的市場主體。對未辦理醫療機構許可證或者證照不一致的營利性醫療機構,一律責令變更名稱;對營利性醫療機構以及醫院管理、醫療美容、藥品等相關行業企業,其名稱在使用中對公眾造成欺騙或者誤解、損害他人合法權益的,一律依法予以糾正。知名醫院之外的營利性醫療機構,無權利人直接授權的,一律不得在名稱中使用“協和”等知名醫院字號。
此次清理整治重在查處違法行為。嚴厲打擊醫療領域不正當競爭行為和價格違法行為、嚴厲打擊發布虛假違法醫療廣告行為、嚴厲打擊醫療機構商標侵權違法行為。重點查處企業名稱違反《反不正當競爭法》有關規定,引人誤認是知名醫院的商品或者與知名醫院存在特定聯系;加大力度打擊醫療機構擅自使用“協和”等知名醫院名稱標識,或利用違規名稱發布虛假廣告、欺騙及誘導患者、夸大病情或者療效的行為;加大對知名醫院商標權利的保護力度。
市場監管總局要求,強化對營利性醫療機構的信用監管,依法依規將營利性醫療機構等市場主體相關行政處罰、抽查檢查結果等信息及時通過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向社會公示,加強信用懲戒。同時,加強與衛生健康等部門協調溝通,建立知名醫院品牌保護的長效機制。
2018年新華社曾報道,國內1700多家“協和醫院”中,除了北京協和醫院和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武漢協和醫院及福建醫科大學附屬協和醫院外,其余的1700多家“協和醫院”和北京協和醫院沒有任何關系,幾乎都是“山寨醫院”。
但由于國內商號按省份管理,不少投機者盯準二三四線城市注冊帶有“協和”“同仁”等全國知名三甲機構的名稱,在各地建立起了冒牌醫院,而這些冒牌醫院多會給患者錯覺,以為是知名醫院在當地開設的分院。甚至有部分冒牌醫院在門診處張貼“全國協和品牌連鎖醫院”等用來欺騙患者。
實際上,除山寨“同濟”“協和”開辦醫院坑人外,一些老字號經常被蹭招牌。
此前,齊富路偵探(ID:GlobalMakeup)曾報道,星空聚美旗下珍維益V1元気飲宣稱百年同濟生產,以此來獲取消費者信任。其代理在介紹時稱,“百年同濟你應該聽說過吧?百年同濟有同濟醫藥、同濟大學(背書),產品的品質可以放心。”
實際上,該品牌代理所謂的“百年同濟”是指珍維益V1元気飲實際生產廠家——上海同舟共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和“百年同濟”的關系僅是名稱里都包含“同”和“濟”兩個字!
此前爆火網絡的“協和維E乳”實際上也并非公眾熟悉的協和醫院生產,其生產者是一家名為蘇州市協和藥業的化妝品公司,與北京醫院和北京協和醫院毫無關聯。
美商社查詢中國商標局官方網站發現,截至近日,標有“協和”字樣的第三類商標共有214件。
不僅同濟、協和等知名醫院,類似同仁堂、云南白藥等老字號招牌也成為被山寨的對象。
例如斑消寶品牌宣稱產品由云南白藥國際集團斑消寶藥妝(香港)有限公司監制的,而這個香港云南白藥國際集團成立日期是2018年6月,與大眾熟知的云南白藥并無關系。不僅如此,斑消寶推出的子品牌斑小將生產廠家為廣州協和生物醫藥科技有限公司,也有蹭協和招牌的意味。
此番市場監管總局針對蹭招牌現象已開始實行監管,相信不久后,蹭招牌的現象將得到遏制,也望消費者仔細甄別,切勿偏聽偏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