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國貨時代“疫”發而不可收,國產品牌或迎市場春天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化妝品行業市場零售額達2992億元,同比增長12.6%。
現在我們隨便打開電視,手機,都會發現化妝品的廣告層出不窮。當下熱播的綜藝節目更是被一些化妝品牌豪擲千金獨攬冠名權。
1
“新國貨運動”下的化妝品行業
化妝品行業被稱為“美麗經濟”,也是市場化程度最高的行業之一。國際巨頭品牌紛紛進入,在化妝品行業的市場份額中占據明顯優勢。市場規模持續擴容下,“新國貨運動”如日中天,以高性價比著稱、更加注重產品功能及口碑測評的國貨美妝品牌聲量日益增大
然而,國內化妝品牌的集中度也正在逐漸提升,不斷細分產品領域(如精油、藥妝等等),形成自己獨特的競爭力,并且加大市場營銷與廣告進入,不斷提高自身的品牌知名度和市場占有率。另一方面,隨著化妝品市場總量不斷擴張的同時,化妝品市場的銷售渠道、營銷模式、品牌建設等方面正在發生著重大變革,這給本土化妝品牌帶來了新的機遇。
2
國產化妝品不斷加大廣告投放
很多人注意到,近年來本土化妝品企業在營銷和傳播上發力甚猛。不少熱門的電視綜藝節目冠名,化妝品企業都是“金主”,為此付出的費用多達上億元。
隨著移動互聯網對生活的不斷滲透,以及95后、00后群體逐漸成為話語中心,品牌企業應該重視未來的這一傳播趨勢,善加利用,建立起與年輕消費群更緊密的溝通與交流。
3
高端化妝品鮮見本土品牌
近年來,電子商務的興起為化妝品行業提供了一個不同于線下的競爭市場,消費者更加注重產品的網絡口碑、商家信譽、產品配送速度等因素。同時,由于節省了商貿流通等中間環節的成本,化妝品產品的線上價格比線下價格具有優勢,對消費者更具吸引力。
作為網絡交易的細分品類,根據統計,2016 年化妝品電商渠道銷售額占比從 2011 年的 5.2%上升到 2016 年的 20.6%。未來,隨著化妝品品牌方和線下專營店積極發展線上渠道,以及電商平臺通過與品牌方合作,為用戶提供更好的產品和消費體驗,化妝品網絡零售市場規模將繼續增長,化妝品線上滲透將進一步加深。
不難發現,商場上的高端化妝品鮮見本土品牌。一般而言,200元以下的化妝品單品屬于大眾品牌,200-400元的單品屬于中高端品牌,400元以上則屬于高端品牌。在400元以上區間,除了上海家化的佰草集等少數品牌,本土企業的身影尚不多見。究其原因,高端化妝品并不像大眾品牌,容易產生“廣告一響、黃金萬兩”的效果。沒有卓越的品質支撐和10年以上的培育,很難在高端市場上占據一席之地。
在國際國內企業日趨白熱化的競爭中,迅速成長的中國日化企業也在大浪淘沙中重新洗牌,涌現出一批獨立品牌。
近年來,包括上海家化、伽藍集團、百雀羚、上海上美、珀萊雅等本土護膚品企業出現在護膚品國內市場占有率排名前 20 的名單中,且大都呈現上升趨勢;同時上述企業的合計市場占有率也逐年提升。雖然本土品牌市場占有率逐年上升,但與發達國家相比仍有較大的提升空間。
4
未來國產化妝品發展空間大
雖然本土品牌市場占有率逐年上升,但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本土品牌市場份額仍然很低,未來還有較大提高空間。尤其是從發達國家經驗看,大多數國家都是本土企業占據主導地位,最大本土企業占本國化妝品市場的份額在15%-25%之間。
從國際市場來看,以美國為例,其化妝品前十名企業中,只有歐萊雅(法國)一家國外企業,同時美國化妝品市場集中度較高,前十企業市場占有率超過70%。在同為亞洲的日韓也是一樣的情況,韓國化妝品市場以本土企業愛茉莉太平洋和LG生活館兩大化妝品集團為首,這兩集團就占據近45%的市場份額,其他國際品牌市場占比僅為25%;日本前三大集團合計占到日本化妝品市場的一半以上,2016年前十企業的市場份額達到72.3%。而中國最大的化妝品企業上海家化的份額不到2%,可見未來我國化妝品市場的發展空間還很大。
從消費升級的趨勢看,抓研發和品質是本土化妝品的必由之路。中國美容博覽會發布的報告顯示,高品質、高性價比是消費者購買美妝產品的核心驅動力,“千禧一代”的用戶不會盲目追捧廣告堆出的大牌。
國內本土化妝品企業具有貼近國內消費者需求的天然優勢,能夠更好的了解國內消費者的消費偏好,實施精準的品牌定位,并且通過靈活的供應鏈管理,以及與日化專營店、電商等渠道的默契配合,從而提升品牌知名度和信任度,本土化妝品品牌有望保持持續穩定增長。
- 直銷,直銷企業
- 文章鏈接:http://m.redlee.cn/news/html/224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