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健康產業將迎來“高光時刻”?成長論壇大咖為你解讀
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是對我國醫藥行業的一次大考,同時也為大健康產業帶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11月13-16日,第15屆中國成長型醫藥企業發展論壇(簡稱成長論壇)在長沙國際會議中心舉行,國內外醫藥領域頂尖專家、企業家、業界精英共赴盛會,圍桌論道,來聽聽這些醫藥界的大咖們怎么說。
中國工程院院士劉昌孝:世界醫學史從未像今天這般重視中醫
“大疫出良方”,中醫藥在新冠疫情防控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世界醫學史從未像今天這般重視中醫。中國工程院院士劉昌孝介紹,在這次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中醫界同仁通過臨床實踐篩選出一批有效的方劑,其中總結推出了以清肺排毒湯為代表的“三藥三方”,即金花清感顆粒、蓮花清瘟顆粒和膠囊、血必凈注射液;清肺排毒湯、化濕敗毒方、宣肺敗毒方,在臨床救治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劉昌孝認為,“堅持中西醫結合、中西藥并重”,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中西醫結合傳染病防治體系,是目前國內疫情防控取得階段性成果的重要保證。
“健康中國離不開中醫藥,是時候喚醒沉睡的中藥經典名方了。”劉昌孝表示,經典名方是現代中醫藥守正創新的源泉,要積極推動經典名方的開發,并以此為切入點和突破口,推進高臨床價值中藥制劑研發,要關注創新要素,提高創新研發能力,建設中國特色的醫藥產業體系。
此外,劉昌孝提出,要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互促格局,必須堅持五個關鍵著力點:以動態比較優勢理論為指導,推進本土企業實現市場價和技術的雙重追趕;以國內價值鏈為依托,培育本土“鏈主”企業和“冠軍”企業;以現代化產業集群為載體,實現產業鏈與創新鏈的融合發展;以“互聯網+”數字經濟為契機,重塑整個醫藥產業鏈上下游生態,促實體經濟發展;以“一帶一路”建設為紐帶,建立適于國內需求為導向的中國醫藥體系和適于國際需求的醫藥服務與貿易體系。
中國醫藥物資協會徐郁平:“大健康”產業大有可為
中共十九屆五中全會從國家戰略的高度為新時期健康中國建設指明了清晰的發展路徑,為大健康產業加速發展提供了重大機遇。
作為本次論壇的關鍵詞,大健康產業在多個分論壇上被提及,其產業包括醫療產品、保健用品、營養食品、醫療器械、保健器具、休閑健身、健康管理、健康咨詢等多個與人類健康緊密相關的生產和服務領域,具有巨大市場潛力。
徐郁平表示:“大健康產業的產業鏈非常長,發展潛力巨大,要進一步加大改革創新力度,加快大健康產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強化科技創新對大健康產業發展的驅動作用。”他提出,全行業要抓住后疫情時代健康消費加快釋放的新機遇,圍繞助力健康中國建設、增進人民健康福祉,進一步加強與各方交流合作,為人民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務,共同為促進我國衛生健康事業高質量發展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國大藥房趙小川:“互聯網+醫藥零售”時代來臨
近年來,我國網上藥店市場規模逐漸擴大,網上藥品銷售額逐漸增加,尤其是在疫情肆虐期間,網上藥店發揮了重要作用,“互聯網+醫藥零售”的新模式或成為傳統藥店的改革方向之一。
國藥控股國大藥房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趙小川向記者介紹:“隨著國家醫改新政不斷出臺,互聯網巨頭以各種方式入駐醫藥零售的形勢下,傳統藥店的新零售轉型是必由之路,醫藥零售要積極擁抱互聯網,擁抱新技術以及新的商業模式,與醫療領域、保險領域、人工智能領域等合作者共同打造生態鏈,不斷探索醫藥新零售轉型之路。”
湖南懷仁林承雄:推進中醫藥繼承創新
在中國醫藥物資協會副會長、湖南藥店聯盟理事長、湖南懷仁大健康產業集團董事長林承雄看來,此次中醫藥在防治疫情方面展現的功效,有望大幅增加中醫藥的市場規模。
林承雄介紹:“隨著健康理念的深入,具有‘治未病’獨特優勢的中醫藥產業迎來了巨大的發展機遇。近年來多重政策紅利的加持,更是讓中醫藥產業站在聚光燈之下,我們要充分發揮中醫藥獨特優勢。提高中醫藥服務能力,推進中醫藥繼承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