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美:健康+直播課堂|“吃”出免疫力,這些竅門你會嗎?
全球新冠病毒感染病例已經突破5000萬,如何增強我們的免疫力抵抗病毒?俗話說“民以食為天”,飲食對于免疫力的維護至關重要。
哪些飲食誤區正在傷害我們的免疫力?什么樣的飲食符合健康原則?疫情之下我們的餐桌要做哪些調整?……
近日,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神經內科主任醫師、臨床營養科副主任鄧宇虹教授做客健康+直播課堂,教我們如何“吃出免疫力”。
(點擊圖片回看視頻)
人體90%疾病與免疫相關
鄧宇虹教授指出,人體90%的疾病都跟免疫相關,影響免疫力最重要的兩個器官,一個是消化系統,一個是神經系統。簡單來說,“吃的不好、想的太多”就會導致免疫功能的下降。
“腸道是免疫的第一道防線,我們70%的免疫細胞都分布在腸道下面,盯著有沒有什么‘壞蛋’進來。如果經常攝入不好的飲食,就會導致破壞腸道免疫屏障,‘壞蛋’就有可能通過腸道進入人體,進而影響全身免疫力?!?/span>
根據中國營養學會推出的膳食寶塔,健康的飲食應該以五谷粗雜糧為主,搭配較多的蔬菜和水果,適當的肉類、豆類和奶類,盡量少吃加工食品等。
鄧宇虹教授指出,飲食是否健康,可以從三個方面來提醒自己:
一是吃的食物結構好不好;
二是吃的數量是否恰當?!俺缘奶嘁矔绊懳覀兊哪c道功能,進而影響我們的免疫力。”
第三是吃的食品品質好不好。
此外,現在不少年輕人喜歡吃宵夜、不吃早餐,鄧宇虹教授指出,這些飲食不規律的習慣也可能影響腸道免疫力。
問
疫情期間,是否需要額外補充蛋白質食物?
對此,鄧宇虹教授認為,免疫產生的抗體主要是免疫球蛋白,如果沒有足夠蛋白質補充,人體很難產生足夠的免疫球蛋白去“打仗”,所以適當補充一些蛋白質食物是可以的。但是如果平時飲食就包括了雞蛋、牛奶、豆漿、肉類這些比較豐富的食物,疫情期間也不需要特別強調補充蛋白質。
腸道菌群維護很重要
新冠疫情之下,大眾對于免疫力已經有了一定認知,但仍然存在不少誤區。
鄧宇虹教授提醒,在疾病的早期,很多時候都會表現出一些免疫力異常的情況,應該引起注意,及時糾正。
“如何感知自身免疫情況呢?比如說你經常過敏或者皮疹,經常疲倦,容易感冒或者經常性便秘或者腹瀉,口腔潰瘍、體檢發現癌變指標升高等,都是在提示免疫下降的狀況?!?/span>
而維護免疫力,首先要從生活方式上進行調整,“吃得好睡得好,不要想太多,盡量選擇好的食物來吃。”
問
如何調整我們餐桌上的搭配來吃出免疫力呢?
鄧宇虹教授指出,日常在食用油選擇上可以注重均衡的原則?!坝椭譃閱尾伙柡椭舅幔嗖伙柡椭舅岷惋柡椭舅幔N脂肪酸均衡攝入是比較理想的狀態。
大眾日常吃的最多的是大豆油、菜籽油、花生油等多不飽和脂肪酸類食用油,那么可以有意識攝入一些橄欖油、山茶籽油等單不飽和脂肪酸,以達到均衡的目的。
而對于不少孩子不愛吃水果蔬菜,出現便秘等情況,鄧宇虹教授解釋,從演化醫學角度來說,人的基因天生愛吃高能量高蛋白的食物,這在原始時代可以幫助我們活下來,但處于現代這樣一個能量充足的時代,膳食結構需要進行必要的調整。
“研究發現,腸道菌群的主要食物以膳食纖維為主,膳食纖維攝入不夠,就會影響我們腸道健康,菌群紊亂了以后,我們就很容易便秘?!编囉詈缃淌谔嵝?,有說法是“萬病起于腸道”,臨床不少疑難雜癥都由長期便秘引起,因此一定要引起重視。
問
有什么改善便秘的辦法?
鄧宇虹教授建議,一方面,可以多吃蔬菜水果;另一方面,可以補充一些益生菌類的食物,比如說酸奶、泡菜,以及一些益生菌的產品等。
此外,研究發現,帕金森、老年癡呆等老年病,與腸道功能紊亂有一定關系,腸道是人的“第二大腦”,長期的腸道功能紊亂可能引起"腦腸軸”的改變。目前臨床一些觀察發現,使用益生菌對于改善早期老年癡呆、帕金森病等有一定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