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大業”傳銷騙了數十萬人!“華夏協同發展基金總會”骨干獲刑
專門針對老年人的騙局層出不窮,尤其是以“扶貧”“慈善”“養老”“投資”為名的詐騙,讓眾多老年人防不勝防。隨著互聯網的興起,詐騙分子將“民族大業”翻新,成為了集“返利”“傳銷”“詐騙”為一體的混合型傳銷犯罪。以“精準扶貧”、“慈善幫扶”,甚至“軍民融合”為名義,引誘群眾受騙上當。
11月10日,廣東省廣州市番禺區人民法院就對外披露了一起“民族大業”特大傳銷案的判決書。該判決上顯示,2018年以來,吳某、曲某、李某、戴某、李某某與被告人吳某華、凌某偉等人成立“中華惠民慈善基金會”,后變更為“華夏協同發展基金總會”,設立總會、省級分會、市級分會、大組長、小組長等多個層級,也高額回報為誘餌,在全國發展會員數十萬人。
該團伙組建大量微信群大肆宣傳“民族資產解凍大業”,編造國民黨高官及知名人士在海外存有巨額財富等內容,并用偽造的部委紅頭文件、任命書等在微信群內傳播騙取他人信任,以推銷“《感恩回饋》民族大業人員3+1項目”、“中華惠民慈善基金會會員定位大數據1+1項目”、“國家綠水青山8+1項目”、“海外資金發放100萬元9+1項目”等項目。
該團伙宣稱每個項目交納2元至10余元不等的小額會費即可成為會員,取得會員資格可獲得10萬至1000萬不等的巨額回報,且層級越高回報越高,以此在全國發展會員數十萬人。
吳某等人還規定這些投資項目都以n+1元形式收取會費,并將會費和會員名單逐層上報,其中n元交給吳某,另外1元按照6:4的比例分成給地市一級分會、省一級分會。
經審計,吳某收到以各項目名義向社會公眾非法集資金額382萬余元。其中,吳某華累計收取非法資金119萬余元;凌某偉累計收取非法資金11萬余元;于某國直接發展會員97人,收取資金89萬余元;吳某英直接發展62人,收取資金59萬余元;譚某宏直接發展會員58人,收取資金31萬余元;李某生發展會員118人,收取資金12萬余元;溫某直接發展會員約150人;陳某鳳直接發展會員60人,收取資金10萬余元;劉某鳴直接發展會員110人,收取資金4萬余元;倪某彩直接發展會員105人,收取資金8057元。
法院審理后認為,吳某華、凌某偉無視國家法律,以宣傳、推銷“民族資產解凍”等項目為由,利用微信群等方式組織、發展會員繳納項目費用取得加入資格,并按照一定順序組成層級結構,直接或者間接以發展人員的數量作為職務任命及獲利依據,引誘參加者繼續發展他人參加,騙取財物,擾亂國家經濟社會秩序,情節嚴重,其行為均已構成組織、領導傳銷活動罪。
其余9名被告人無視國家法律,變相吸收公眾存款,擾亂金融秩序,數額巨大,其行為均已構成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依法應追究其刑事責任。
最終,法院根據法定刑幅度、法定及酌定的量刑情節,并綜合考慮各被告人所起作用的大小、具體參與犯罪時間的長短、非法獲利數額、認罪態度等因素,依照法律的規定,分別判處1年6個月到緩刑1年9個月不等的有期徒刑,并處罰金3萬元到2萬元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