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生產車間衛生標準開始,化妝品監督或迎最嚴時刻
據了解,從今年6月份新《化妝品監督管理條例》發布以來,化妝品行業已經有9個征求意見稿發布。相較而言,此次發布的意見稿更加具體、嚴格,它們從生產車間衛生標準、原料、不良反應檢測等細節開始,對新條例進行了補充和完善。
從生產車間衛生標準開始
確保化妝品生產過程的安全性
在化妝品生產車間衛生標準方面,《化妝品生產質量管理規范(征求意見稿)》明確清潔區、準清潔區和一般區的衛生指標,并且指出:化妝品車間生產非化妝品需提供相關報告
作為行業的普遍標準,30萬級潔凈室要求是每立方米浮游菌數量最多不能超過1000個,而《化妝品生產質量管理規范(征求意見稿)》的浮游菌數量的限值為500個,這也意味著生產潔凈度要求提高。目前,大部分企業可以達到30萬級車間凈化標準,僅少數實力企業會配備10萬級無塵車間。以日本ceruru.b品牌為例,它擁有國際自動化生產設備,從10萬級無塵凈化、達到GMPC微菌化標準的生產車間,致力于生產全過程的安全保證。
品控從源頭開始抓起
三大征求意見稿細化原料采購規范
目前,市面上主打各種功效的護膚品數不勝數,但是原料采購并不是很規范。《化妝品生產質量管理規范(征求意見稿)》提到,企業應細化原料采購規范,動植物原料被重點關照。此外,里面還提到應當建立并執行原料及直接接觸化妝品的包裝材料進貨查驗記錄制度。
不僅如此,三大征求意見稿還細化了追溯管理制度,要求企業對物料和成品制定明確的批號管理規則,保證產品生產、質量控制、儲存和物流等活動可追溯。據了解,日本ceruru.b堅持六個“不含”,即不含防腐劑、不含合成香料、不含色素、不含礦物油、不含硅、不含紫外線吸收劑,追求有機天然。這些做法確保它在源頭的精準把控,讓產品達到高品質要求。
不良反應監測由企業來做
風險管理已從推薦項到必須項
國家化妝品不良反應監測信息系統很早就有,但是一直沒有強制執行。但是在此次發布的《化妝品不良反應監測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當中,明確規定化妝品不良反應監測和報告將由化妝品企業完成。規范的大企業在這塊做得比較好,但對中小企業而言是一種挑戰。
此外,在早期的規定中,化妝品企業實施質量風險管理僅是推薦項,不作為現場檢查的硬性要求。但是在《化妝品生產質量管理規范(征求意見稿)》第15條明確要求,企業應當實施質量安全風險管理,對生產過程的關鍵環節進行質量風險的評估。與產品質量安全相關的變更應當事前評估,重大變更由質量安全負責人書面批準方可實施。
除了以上三大方面,征求意見稿也將電商平臺納入重點監管,并且將生產部門負責人門檻變高,同時要求企業應當定期開展對本規范執行情況的自查,至少每年1次等等。
現如今,隨著“顏值經濟”的興起,化妝品行業發展勢態良好。但是不少企業依然存在生產質量管理體系不完善、產品質量控制水平低等問題。此次三大征求意見稿涵蓋化妝品生產、銷售、監測等各方面,或引導國內化妝品生產企業與國際接軌,讓“美麗”行業更有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