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疫情時代,我國大健康產業發展如何“危中尋機”
2016年8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審議通過《“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強調以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為核心,從廣泛的健康影響因素入手,以普及健康生活、優化健康服務、完善健康保障、建設健康環境、發展健康產業為重點。
我國正在進入一個以社會總健康價值最大化為目標的經濟發展模式,走由“經濟全面發展”向“人的全面發展”轉型的經濟社會發展之路,通過“人的全面發展”來實現經濟社會發展的積極轉型。為了滿足人民群眾不斷增長的健康需求,社會需要尋求一個以加快健康消費,促進健康投資,發展新型健康產業為重點的“生產—消費—投資”經濟發展新模式。通過引導包括旅游、養生、養老、健康生活與行為消費為重點的健康消費,推動健康服務體系基礎設施建設為重點的健康投資,發展醫療健康大數據、新型生物醫藥、智能適用的健康器材等新型健康產業。
據預測,2030年國內大健康市場規模有望超過16萬億元,潛力巨大。中國在健康產業發展上已經取得了豐碩成果,比如和OECD國家相比,中國藥品研發費用增長速度較快,2013年藥品研發費用是2010年的3.4倍,OECD國家這一數字只翻了一倍。
此次新冠疫情爆發后全球多數經濟體普遍陷入經濟泥沼,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預測2020年全球GDP將萎縮4.9%,而健康產業作為宏觀經濟的穩定器、社會風險的對沖體、人民健康的守護者,將成為后疫情時代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亮點。
01
建立健全大健康產業發展的綜合保障體制
在OECD國家,大健康產業的快速發展離不開健全的綜合體制機制保障,其中有兩個關鍵部分,一是完善財政、金融、醫療、醫保等健康產業全鏈條的政策環節,形成良性的監管和治理體系。美國的商業環境與醫療機構的高度融合為大健康產業快速發展提供了暢通的內外環境,提升了大健康產業的市場吸引力,為各類資金進入及大健康產業鏈的細化提供了良好氛圍;日本在稅收等方面給與醫藥創新企業特別的優惠,同時通過建立完善的醫藥分業體制,為醫療、藥品等產業的長遠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二是培育和提升市場活力,打造積極的創新氛圍。例如,英國政府的長期支持、高素質的人才資源、寬松的法律和完善的市場環境吸引著世界級生物技術公司不斷投資于英國,這確保了英國生物制藥業能夠持續快速發展,并保持其全球生物制藥業的領先地位。
我國的大健康產業已經擁有了良好的基礎,但是一些環節的政策措施對產業發展的支持力度仍需提高,產業治理結構也需要引入更多社會力量,充分發揮資源價值提質增效。
02
給與大健康產業創新型小微企業全方位、多角度的疫后支持
新冠疫情對小微企業的沖擊尤為明顯,而在大健康產業中,創新型小微企業對行業發展起到了重要的引領作用。針對面臨困境的創新型小微企業,一是實施專門針對初創企業短期資金需求的措施(如貸款擔保、直接貸款、贈款或補貼),保障企業的資金流動性,確保員工的工作和收入。例如,法國設立了40億歐元的基金以支持初創企業維持資金流動性,包括過渡性初創企業融資安排等措施;德國宣布了專門的創業援助計劃,以擴大和促進風險資本融資;英國宣布了針對面臨財務困難的創新企業的聯合融資基金;意大利暫停創新企業貸款償還六個月(至九月底)。二是為初創企業渡過新冠疫情危機提供指導(例如,通過官方平臺發布集中支持的的項目的信息、提供現金流管理建議等)。三是支持研發創新激勵,支持初創企業根據新的形勢優化其產品。初創企業在短期內需要將創新需求重點放在遠程醫療、遠程個人護理、醫療設備等方面,一些政策措施針對的是這些短期需求,例如歐盟委員會呼吁擁有與COVID-19疫情治療、檢測、監測或其他方面相關技術的初創企業申請快速融資。四是促進對創業者技能和在線培訓的投資,防止人才的技能貶值并鼓勵提高創業者的技能。五是在稅收政策上對企業進行支持,例如利用增值稅措施支持企業現金流,延遲納稅或減免部分稅種。
03
加強對基礎醫療衛生系統的投入和相關資源的儲備
此次新冠疫情爆發初期出現的醫療資源擠兌現象和未來疫情潛在的反復性提示我們需要加強基礎醫療衛生系統的資源投入和儲備,而根據此次疫情變現出的具體問題,可以沿著三個優先級方向進行資源的投入和儲備:一是診斷和治療病人的醫護人員的培養、二是安全診斷和緊急治療需要的設備等物資的供應、三是傳染病爆發時快速、安全地進行診斷,隔離疑似和確診病例的物理空間。挪威、瑞士和德國等對健康體系投入較大的國家擁有相對較高數量的醫護人員,在應對此次危機中,他們的醫療系統展現出了更強的韌性。德國預算委員會提供3.5億歐元用于追加生產防護設備和支持世界衛生組織,后又追加8億美元用于重癥監護等設備和疫苗研究,此外,還向醫院提供額外資金,以平衡損失并增加ICU的收容能力。歐盟委員會決定建立面向歐洲公民的呼吸機和防護口罩等醫療設備儲備倉,成員國購買這些設備的資金來源90%為的委員會撥款,庫存預算從5000萬歐元增加到8000萬歐元。保證基礎醫療衛生系統的投入和相關資源的儲備以應對突發公共衛生危機,是未來健康產業政策制定者和參與者應關注的重點之一。
04
發展醫療大數據產業,充分挖掘商業數據價值
迅速更新的可靠信息在處理傳染病方面的重要性在此次新冠疫情中得到充分體現。數字技術和互聯網正在創造新的機會,以便在疫情爆發之前、期間和之后收集、整合、分析、呈現和使用數據,為更好地發現、預防、應對流行病并從其沖擊中盡快恢復提供新途徑。例如,加拿大公司BlueDot利用機器學習在全球媒體上搜索各種傳染病的信息是最早發現新冠肺炎病例的公司之一。又如,來自法國、德國和意大利等8個歐洲國家的130多名科學家、技術人員和專家聯合開發了一款開源應用程序,該程序可以分析手機間的藍牙信號,從而檢測出彼此距離過近的用戶。該應用程序將這些加密數據臨時存儲在本地,如果用戶后來檢測出COVID-19呈陽性,它可以搜集這期間感染者路過的所有人并向他們發出警報,同時保護所有用戶的身份。
2020年六月,國家衛健委印發《關于做好信息化支撐常態化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國衛辦規劃函〔2020〕506號),要求充分發揮信息化在支撐疫情監測分析、創新診療模式、提升服務效率、促進人員安全有序流動等方面的作用。目前,國內大健康產業對數據的利用主要集中在傳統的醫療機構數據和公共衛生數據,和發達國家相比,對APP和互聯網等新技術工具內的商業信息數據的價值挖掘不足,同時應當管理好數字化風險,防止疫情期間和之后的隱私泄露等問題出現。
05
夯實新型診斷技術、疫苗和治療藥物等的研發、生產和流通能力
自新冠疫情爆發以來,各國投入大量研發資金,眾多研發機構和公司在開發診斷、疫苗和治療手段等方面進行了不懈的努力,在阻斷新冠病毒傳播、治療新冠肺炎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據預測,全球范圍內僅新冠疫苗一項的研發費用就可能高達80億到280億美元。在保證資金支持的基礎上,制度也應有相關調整,例如政府在監管部門批準之前分配公共資金來建立生產疫苗和治療能力,以換取一旦產品獲得批準,能立刻以合適的價格被廣泛使用,從而減少監管批準和藥品或疫苗生產之間的延遲。
我國在疫情爆發后,迅速組織力量開展診斷試劑和疫苗等的研發工作,具有一定的先發優勢,應夯實新型診斷試劑、疫苗和治療藥物的研發、生產和流通能力,把當前的新冠危機轉化為產業發展的契機。
06
建立完善本地的大健康產業鏈+價值鏈集群
過去企業和政府在安排全球化生產時,主要考慮不同國家之間的資源稟賦的差異和相應的比較優勢、如何進行產業橫向和縱向集群化以實現技術和人才等方面的整合、以及如何在價值鏈中實現轉型升級等。在此次全球公共衛生危機中,我們發現藥品、醫療用品和設備以及越來越多的醫療保健服務對全球價值鏈的依賴程度非常高,因此建立抗風險、有韌性、有彈性的全球產業鏈和價值鏈至關重要。在OECD國家,政府充分利用投資者網絡和投資促進機構解決醫療用品供應短缺問題,鼓勵和支持能夠將生產轉向基本醫療用品和服務的企業;與跨國公司合作,為生產滿足國內需求的基本商品提供替代路徑,此外也暫時將一些企業的生產線調整到受影響較小的地區,再通過運輸來分配基本物資;在金融政策上,放松對跨境借貸、短期外債和外國證券投資的管制,放松貨幣政策、推出財政刺激、提供信貸擔保,確保金融狀況穩定,這些都可以看到OECD國家充分運用了其在全球價值鏈上獲得的各種資源來解決疫情帶來的問題。
目前我國在全球大健康產業鏈和價值鏈中處于比較低端的位置,協調全球價值鏈資源的能力仍需加強。但是在某些領域(例如藥品研發)等我國也有一些創新技術的突破,并且從此次疫情中可以看出和歐美國家相比,我國的金融市場更具穩定性,經濟具備較強的彈性和韌性。可以優先選擇一些本地具備較高價值增值的細分產業,圍繞其構建包括上游研發設計,中游為制造業服務的第三方物流、倉儲、產業鏈金融等,以及下游的消費清算、售后服務等環節的產業鏈+價值鏈集群,不僅可以減少各類突發危機和政治經濟環境變化給產業鏈帶來的損失,也可以發揮“抱團優勢”,提升我國在全球價值鏈中的地位。
07
把健康產業的長期發展融入區域經濟的高質量增長中
在OECD國家,健康產業對地方經濟發展起到了重要的促進作用。例如在澳大利亞,僅僅人口健康的變化在100至125年間使經濟增長了30–40%,人口預期壽命一年的改善被證明對GDP增長的貢獻達到了4%。另外,有許多研究發現,基礎設施建設(包括健康設施)和吸引商業機會以及高素質人才密切相關。健康產業在本地針對那些和健康產業相關的關鍵產業的采購增加了本地就業、改善了社會福利,也帶動了本地商業經濟的發展。
在我國,和健康產業緊密相關的幾個產業,包括農、林、牧、漁業;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投資;教育行業2015年/2012年的投資總額比率分別是1.91、2.05、1.88、1.68,高于各行業平均值1.61。健康產業深度融入到區域經濟發展之中需要確定三個層次的問題:一是充分理解地區經濟,包括對區域的關鍵產業進行識別。關鍵產業擴張將會在地區經濟里的就業、產出、增加值、收入方面創造超過平均值的增長。二是確定健康產業和地區經濟發展中其他產業(例如運輸、農業等)之間的關系。三是確定區域社區居民的需求,以及需求如何滿足健康產業的價值增長。
來源:環球網,如涉侵轉請聯系刪除。
- 直銷,直銷企業
- 文章鏈接:http://m.redlee.cn/news/html/17586.html